本书结合目前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色谱技术在临床诊断标志物、药物代谢、脂质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方面的应用,包括分析策略、前处理方法、定性定量手段,以及大量的应用实例。本版与第一版相比,在内容结构上做了较大的优化与调整,删去了概述、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电泳与色谱分析等内容,增加了“色谱在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色谱在脂质组学分析中的应用”“色谱技术在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三章,并对后两章做了大量更新。
本书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提炼了全国统编教材《动物生理学》各章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包含了内容提要导读、复习内容、重要知识点、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以便读者对全书知识点和考点有较好的把握,并通过测试题加以巩固。
本书分四部分,问题、生命的起源、复杂性、预言。内容包括: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活着?;生命起源的能量;细胞的诞生;复杂细胞的起源等。
微生物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库,开发潜力巨大,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食品及环保等各个领域。本书将从微生物肥料、土壤微生物、微生物农药、海洋微生物以及工业微生物等方面来介绍微生物资源的应用,系统化、基础化、时代化、新颖化是本书的特点。
地球上的生命自诞生之初,就开始了不断演化的历程。时至今日,各种门类的生物组成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为什么不同的物种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即使同样的物种为什么也千差万别?就人类而言,为什么我们会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身高、不同的五官特征?为什么有的双胞胎外表看起来一模一样而有的双胞胎则长得不那么相似?生命延续的奥秘在哪里?所有的答案就在于DNA。本书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以生动有趣的笔触,带领我们了解遗传和基因的世界,揭开生命延续的奥秘,领略生命的奇迹。
本书结合微生物学、草地生态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对栖息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耐低温产酶真菌的群落结构特征、优势真菌的生物学特性、产酶的类型、酶学性质及对植物细胞壁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的降解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介绍了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及产酶真菌在草业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实践指导成果。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研究进展综述;滴水湖汇水区数据库建立;上海地区河岸带植被参照系;滴水湖汇水区划分等。
本书从全新的角度,采用最新的研究数据,结合作者自身的部分研究结果,阐释了人类健康和常见消化道疾病与胃肠道微生态的关系。内容包括:肠道微生物组概论;宏组学在肠道微生组研究中的应用;肠道代谢组;微生物组在能量调节和新陈代谢中的作用等。
本书作者是我国生命课堂理论的首创者和实践的主要拓展者。本书从生命课堂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生命课堂的内涵、本质与特征,生命课堂与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及家庭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生命课堂理论与实践的著作。
本书介绍了贵州150余种饲用灌草植物的科名、学名、别名、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区域分布、饲用价值等,并配有每种植物的营养成分分析表和花、叶片、植株的彩色图片;分析了各种植物的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钙、磷等)和饲用价值。
本书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开展的有关高原强太阳紫外辐射的模拟实验成果,结合全球范围内平流层臭氧和近地表面太阳紫外辐射的观测和模拟研究,介绍了有关平流层臭氧和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基本知识和强太阳紫外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高山植物光合机构对青藏高原强紫外辐射的适应机理。
本书通过对书目的选择、对人类学家的介绍,以及对人类学著作的评介,勾勒出了20世纪西方人类学“故事”的主线。全书遴选的58本西方人类学著作,均是对20世纪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发展创新产生过重要影响且为欧美著名社会学人类学家的代表之作。对这些著作的介绍,包括了作品基本内容和叙述框架、关注的问题、缘何学理进行探讨、相关的争论和背景,以及对作品的简要评论等等,同时辅以著者生平及其主要著作的简介。
本书针对南湖之滨的植物进行普查,编写成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野外实习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实习的前期准备;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植物种类识别与鉴定技巧以及野外实习中的需采取的安全措施及保障。第二部分收载南湖周边高等植物284种,简明介绍植物的名称(包括中文名、拉丁名)、隶属的科属、形态与分布、药用价值,并附有彩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