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德育课程本质是围绕学生道德经验的发生、发展、扩充、生成等进行德育课程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的循环建构,是对学生私德、公德培育的核心载体,是学校德育系统实施的主要媒介。情感德育课程论以受教育者获得安全感为标志的生理—心理层面,以受教育者获得共通感的社会—文化层面,以受教育者获得道德感的精神—价值层面。就课程育人而言,通过情感德育促进知、情、意、行整体统一。
本书以育人为核心,从德育评价、课程实施、校园文化等三个维度进行研究,拓宽了德育育人范畴,不断完善和落实德育评价标准,坚持规律性与目的性、绝对性与相对性、先进性与广泛性、科学性与价值性、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研究中将“构建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德育评价”作为其一个重要维度进行实践研究,对落实以“立德树人”为前提,以“全面育人”为宗旨,构建德育评价的七个指标“讲文明、爱学习、勤锻炼、善文艺、会劳动、懂科学、乐助人”贯穿于学生参与的各项活动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多角度、多方面对学生的各项表现给予综合评定,发挥“以评价促发展”的作用,完善德育教育,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书是檀传宝教授进入21世纪以来在德育、美育、教育基本理论等方面诸多研究的集成。在前期对德育美学观、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研究的基础之上,本书突出呈现有关教育主体性与德性生成、德育概念与德育形态、教育伦理性及德育价值、教师德育专业化、教育的现代转型与公民教育等维度的深入思考,是对道德教育、价值教育、审美教育、公民教育、教师教育及教育伦理的时代之思。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德育思考、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德育实现途径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体系中的引入及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探究等。
本书倡导通过整体性自然德育的濡染,让孩子获得真切地体验、激情地参与、真诚地感动、温暖地感化。《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一书,既有作者的理论思考,又有团队成员的教学实践,还有学校德育活动的积极探索。这些教案,创新课堂教学,注重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均获得全国、省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是德育课堂实践的成果;精心选择的一个个精彩德育品牌活动,源于生活,注重体验,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多纬度的校园德育体系,不断实践和实现学校自然德育的精细化、无隙化,形成最切实、最有效、最持久的德育力量,架构起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德育新格局。
本书以现代的视角解读与剖析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方法与德育实践,探索将中国传统德育思想融入现代德育过程的方法,并提出:应当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德育方法和实践经验,坚持道德教育以人为根本,提倡个人道德教育最终为社会的整体发展服务,通过道德教育优化社会主体间的社会共生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本书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视域下,采用系统分析、发生分析、实证调研和理论建构的方法对这项实践活动的对象进行立体、多维、动态及带有经验支持性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国民教育整体视域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丰富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乃至学科建设,甚至形成一门贯通国民教育诸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