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集中展示了中央民族大学苏教授及其团队近些年来在双语教育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民族地区双语教育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政策梳理;第二部分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展示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困境和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与建议;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中的师资、教材、教学等问题。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纲要”课教学的基本问师及其特殊性、认同的本质与高校“纲要”课“四个选择”认同教育问题等。
本书分别从高校人才培养、专业及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转型发展五个方面来展现保山学院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上取得的成绩和形成的经验。其中的文章不仅凝结着广大教师进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精神与成果,更闪耀着广大教师对于保山学院未来发展而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智慧。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内蒙古地区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认为民族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决定了民族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民族教育扶贫的必然性。民族教育扶贫功效的发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进一步深入,是内蒙古深化守望相助民族关系的关键因素。本书认为,完善民族教育扶贫政策体系,促进民族教育扶贫能力现代化,提升高校服务脱贫工作的能力对推进内蒙古扶贫攻坚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建设祖国亮丽北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书是由中南民族大学主办的对民族教育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分析、论证的学术集刊。设置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民族基础教育研究、双语教育研究、民族教育史研究等栏目。
本书着眼于教育实践,通过大样本的田野调查获得了翔实的教育事实,全面展示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样态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此外,本书围绕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中的师资、教材、教学等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对策制定提供更多有益参考。
本书基于“经济人”前提假设,沿着“理论探讨—实证研究—政策设计”的思路,分析影响民族院校治理的社会利益主体的结构类型、具体构成、利益诉求及行为特征,调查社会利益主体介入民族院校治理的后果,通过历史分析与实践分析,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利益主体介入民族院校治理的有效机制。
本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内地西藏办学北京及其发展历程、内地西藏班教育成效研究文献回顾、教育成效的内涵及其测量、教育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教育成效评价的研究设计、统计结果及其分析等。
本书所述,反映了学院老师对民族类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如学科定位、学科队伍、人才培养质量、实验室建设等具体问题的探索与思考,以及思路与建议。
本书围绕贵州山地少数民族教育的讨论,对黔中屯堡、黔西南布依族、黔南水族、黔东北苗族等民族村寨进行了田野调查,呈现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
本年鉴由综合、主体和附录三大部分组成。综合部分设重要照片、学校概况、特载、重要文件、重要会议(活动)领导讲话、专载、学校组织机构及负责人。主体部分记载2016年度广西民族大学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和活动。本年鉴记载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客观性、公正性、系统性、资料性的特点。
本书对传统文化在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做出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并给出了具体建议,以促进民族院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全书共分四章:民族院校在校园建设中的问题研究、传统文化元素在校园建设中的应用、承德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建设中的应用。
本书搜集了民国以来中国民族教育方面的政策与法规,特别是对国家基本法中涉及民族教育的内容进行了编纂、研究和分析。是对中国民族教育发展史的系统梳理,是中国民族教育发展历史轨迹的再现,对于教育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研究民族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内容包括:民国时期民族教育政策法规(1912-1949年);中国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1949-1966年)等。
本书收录了裕固族学者巴战龙近年来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和研究文章,堪称新世纪以来作为一个专业学术领域的裕固族教育研究发展历程的缩影和研究深度的标尺。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语言课和通识课。上编语言课按照语言学习的传统四项技能听、说、读、写分为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以及正音课。下编通识课包括传统文化课、写字课、语言实践课以及信息技术课。
本书内容包括了通化市朝鲜族学校沿革、散居地区朝鲜族教育管理实践、散居地区朝鲜族学校朝鲜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散居地区朝鲜族学校汉语课程教学实践等。
本书是作者三十多年从事散居地区朝鲜教育工作经验的点滴积累和实践反思,也是对通化市朝鲜族学校七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散居地区朝鲜族教育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本书对朝鲜族基础教育的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涉及民族文化心理、民族团结教育、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留守儿童教育、小班化教学等内容。
本论文集编入论文22篇,分为四编。即按照语言与文化、个案研究与田野调查、心理发展与文化适应、综合与比较等四个纬度,对21世纪初我国民族教育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