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断裂中的重构:近代中国政治哲学问题及其效应、教化、国家与大同:康有为的政治哲学、探索民族革命:章太炎的政治哲学等。
本书通过对康有为、章太炎、孙中山等人的政治哲学的分析,可以看到,传统儒家经典中的政治原则虽然开始动摇,但依然是人们思考政治问题的出发点。而西方的民权、自由、民主、立宪、共和等开始成为中国政治理论的重要观念。在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的目标下,民族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政治思潮衬托出这个时期政治哲学的开创性和丰富性。
本书叙述的是17世纪至19世纪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与思想影响的人物如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卢梭、托克维尔、康德、黑格尔等人,以及政治哲学流派如苏格兰启蒙运动和功利主义等的政治哲学思想,意图勾勒出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要轮廓,凸显这一时期核心的政治哲学论题,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和总结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历史流变、重要思想资源,以及阐明对当代政治哲学思潮的深刻影响。
《中国政治哲学史》(第一卷)系统考察了老子、孔子、墨子、商鞅、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八位思想家,以及黄老学派、名家学派的政治哲学,希望以点带面,由点及面,逐步深入,层层推进,对中国先秦政治哲学史做出较为全面、系统的把握。本书在孔子的正名哲学、名家的政治哲学内涵、孟荀政治哲学的对比、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法家政治哲学的特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供学界参考。
本书由八位杰出学者撰写,内容涵盖了从古希腊到宗教改革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第一章提供了西方政治思想开端处的宏大背景,讨论了希腊城邦与民主思想,以及诗人、剧作家、智者和史学家的政治洞见;第二章到第六章分别聚焦于柏拉图的统一城邦、亚里士多德的最佳政体、西塞罗的法权国家、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与尘世之城、阿奎那的自然法与政体理论;第七章既从宏观上考察了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的巨大变革,又特别讨论了马基雅维利在其中的突出地位;第八章以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为主体,同时考察了宗教改革时代的神学—政治问题。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无为与自然:老子的政治哲学、正名致思:孔子的政治哲学、兼爱:墨家的政治哲学、天下与国家:商鞅的政治哲学等。
本书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董仲舒论天人之际的治道、政治哲学视域中的王莽“受禅”与改制、《白虎通义》的教化哲学、《太平经》的自然政治哲学、王通的正统论与道统论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董仲舒论天人之际的治道、政治哲学视域中的王莽“受禅”与改制、《白虎通义》的教化哲学、《太平经》的自然政治哲学等。
本书集结了国内政治哲学界的顶尖学者,摆脱传统的意识形态束缚,克服哲学史教材化的通病,用大论文的方式深入剖析以赛亚·伯林、列奥·施特劳斯、卡尔·施米特、约翰·罗尔斯、尤尔根·哈贝马斯等20世纪著名政治哲学家或者思想流派的观念,在精神源头和哲学根基处重新审视和考察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和动机资源,辨析西方现代性的动力与不足、优势及缺憾。
本书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思潮的流变为背景,关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当代世界思潮的重大主题研究,既吸收国内外思潮研究的新成果,也针对思潮研究的不足和局限,尝试性地运用主题研究方法探索当代世界思潮。通过对时代主题、实践问题和理论课题在当代世界思潮中的折射,将历史主题的理论架构与社会思潮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化对当代世界思潮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本书从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空想社会主义讲起,概要叙述了世界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艰辛的探索和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书遵循历史演进的逻辑,围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极权主义、“大失败”论和“历史终结论”四大论战话题,对20世纪欧美学者社会主义批判思想开展批判研究。由米塞斯、哈耶克师徒开始,经波普尔的“证伪”努力,到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论,再到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一条社会主义批判思潮的演进轨迹清晰可辨。
本书包括章士钊的政治思想、张东荪的政治思想两部分,考察了章士钊与张东荪在民国时期所发表的政论,试图阐明他们政治思想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