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社会学产生和形成时期的西方主要社会学家及其理论观点、20世纪以来美国社会学的发展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三个篇章展开,对外国社会学的发展历史脉络进行了清晰梳理,对社会学代表人物及理论都进行了具体而系统的阐述。
本书作者设置一个虚拟的课堂情境,将18位著名社会学家的核心理论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迪尔凯姆老师主讲“社会现象”、韦伯老师主讲“理解社会学”、齐美尔老师主讲“形式”等。
本书内容包括:《从费孝通学术研究被质疑谈起》《从“玉村”到“玉城”——一个滇中村落的空间变迁》《以“魁阁”为中心的心理学与社会学交汇》《人类学的东方:关于阿拉伯世界的理论的边界》等。
本书分劳工社会学会专题、学术论文、学术书评。内容包括:作为主体的消费者和使用者——新生代农民工与信息技术;分类控制与劳资共识分化:快递员劳动过程研究等。
本书共分“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问题与治理”“家庭与社会政策”“青少年社会学”五篇,内容包括:社会学研究的方向;社会形态的两重划分与我国当前社会变革的实质等。
本书是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通过热门主题的选取、独到的视角、精辟的论述,掀起了学术界对“面向社会转型的民族志”“新生代农民工”等问题的讨论热潮,为社会学学界搭建了一个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本期是第12辑,分为“时间想象、集体记忆与权力图景”“学术论文”“思想对话”“学术书评”4个专题,以“历史社会学”为核心,涵盖历史、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
本书是郑杭生先生的老朋友、学界同仁及其各类弟子对先生的追思与缅怀,以及对其学术与人生的回顾与感悟,鲜活地展示出生先生为国为民、为人为学和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
本文集收录了“大讲堂”的前十五次演讲(魏昂德教授的英文演讲没有相关的英文文本作为对照,这里未能收录),内容涉及社会学理论及应用领域的相关重要议题。主要内容包括:华夏品位的社会学、个人与组织关系的历史改变、马克思与我们、我国社会分层的变动趋势和热点问题等。
本书共收到了26篇文章,11个栏目。其中有对乡土中国与乡土建设的历史回溯与理论反思,有从昆明市翠湖公园移居老年人运动休闲行为考察日常生活的重建与空间使用权的争夺与维系,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少数民族建筑景观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
本期是总第11辑,分为3个专题。其中为纪念潘光旦先生诞辰120周年而特设的“潘光旦诞辰120周年”专题,对潘光旦先生的学术人生及其时代、其所从事的优生学研究、其所提出的社会生物学说和新人文思想进行了评介。
本集刊由云南大学主办,旨在弘扬魁阁精神,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及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扩大云南大学社会学的学术影响力。本辑为第一辑,恰逢今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在云南召开,计划在年会期间向学界同仁推出。在栏目设置上,本刊常设社会学理论与应用、人口与发展、人类学与区域研究、民俗与社会、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魁阁新秀等板块,另临时灵活安排其他的栏目,如书评、影评、人物掌故等。
本书是作者利用在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采访、录像、收集、整理的一本书。这本书不是一本纯粹意义上的学术专著,而是一本通俗读物。这本书里面收录了20位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围绕社会学所谈的基本观点、成长故事、学术经历和人生反思。每篇访谈的结构也基本上是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采访的具体问题则根据每个社会学家的专业领域、成长背景做了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