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微生物学、草地生态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对栖息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耐低温产酶真菌的群落结构特征、优势真菌的生物学特性、产酶的类型、酶学性质及对植物细胞壁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的降解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介绍了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及产酶真菌在草业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实践指导成果。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研究进展综述;滴水湖汇水区数据库建立;上海地区河岸带植被参照系;滴水湖汇水区划分等。
本书介绍了贵州150余种饲用灌草植物的科名、学名、别名、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区域分布、饲用价值等,并配有每种植物的营养成分分析表和花、叶片、植株的彩色图片;分析了各种植物的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钙、磷等)和饲用价值。
本书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开展的有关高原强太阳紫外辐射的模拟实验成果,结合全球范围内平流层臭氧和近地表面太阳紫外辐射的观测和模拟研究,介绍了有关平流层臭氧和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基本知识和强太阳紫外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高山植物光合机构对青藏高原强紫外辐射的适应机理。
本书针对南湖之滨的植物进行普查,编写成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野外实习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实习的前期准备;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植物种类识别与鉴定技巧以及野外实习中的需采取的安全措施及保障。第二部分收载南湖周边高等植物284种,简明介绍植物的名称(包括中文名、拉丁名)、隶属的科属、形态与分布、药用价值,并附有彩色图片。
本专著以我国西部地区两年生或多年生特色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天然药物化学、生态学、植物学、药理学等相结合的实验研究方法,从种质资源分布与生理学特征、人工栽培与田间规范化种植、药物活性成分检测提取与分离鉴定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定位研究。
本书内容分三个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概述湖北省地理环境与药用植物资源,以及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点的简介。第二部分阐述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主要环节和方法,包括野外实习的组织与要求、实习用具的准备、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及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法。第三部分为野外实习点主要药用植物的彩色图谱,共收集107科、384种药用植物等。
本书的内容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第一章)为植物识别基础,介绍植物根、茎、叶等器官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点。模块二(第二至第九章),第二章介绍植物分类知识;第三至第八章分别介绍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药用植物;第九章重点介绍被子植物中,药用植物分布的各科主要特征和代表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结合南方常见药用植物,详细地描述每种药用植物的突出特征、分布、生境、入药部位及功效。模块三(第十章)为药用植物资源,主要介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以及广东、广西、云南的中药资源及生产情况。
《植物生长与环境实训教程》以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和植物生长发育为主线,从生产实际角度重组了实践教学内容,全书内容分两篇和十个附录,涉及植物解剖、生理代谢、生长发育、土壤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土壤营养与肥料、植物生长与气候环境、植物多样性与分类等方面。重点介绍了40项单项基本技能和12项综合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以生产过程为主线,将一些单项技能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并与生产实际应用相结合,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实验,掌握其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本教材以植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主线,从植物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植物DNA操作技术、植物RNA操作技术、植物蛋白质操作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等5个方面介绍32个实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