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择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揭示、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
本书是陈平原教授写给大学生及研究生的读书治学指南。书中展示的是一片郁郁葱葱、期待有心人徜徉其间并评头品足的“读书的风景”,在这“风景”里既有学识,又有趣味;既有“关键问题”,又有各种“八卦”,更有作者的治学经验。对学生而言,书中暗含治学门径;对“普通读者”而言,书中描述的人与事都是一种“风景”。至于诸君瞥过一眼之后,是否愿意深入堂奥,那得看各人的机缘。选择“读书”、“大学”、“人文学”三个话题,有作者兴趣及能力的限制,但更主要的是,此乃当下中国大学的“关键问题”。
这是一本研究以武行侠的故事的书。全书共分九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梳理侠之观念的形成,探讨唐宋以迄于20世纪武侠小说的发展;二是横向探讨武侠小说中行侠的手段、主题、背景及过程。全书将小说形态学的研究与文化发生学的探讨相结合,是一部视野广阔、研究扎实的武侠小说研究著作。
本书收录了《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新文化”如何“运动”——关于“两代人的合力”》《波诡云谲的追忆、阐释与重构——解读五四言说史》《“少年意气”与“家国情怀”——北大学生之“五四记忆”》《走不出的五四》等文章。
本书内容包括:新教育与新文学;知识、技能与情怀;“文学”如何“教育”;中文系的使命与情怀;晚清辞书与教科书视野中的“文学”;古文传授的现代命运;清儒家法、文学感觉与世态人心等。
本书内容包括:现代中国文学的生产机制及传播方式;晚清:报刊研究的视野及策略;文学史视野中的“报刊研究”;气球·学堂·报章;以“图像”解说“晚清”等。
本书从文学、绘画、电影、新闻、建筑等不同视角,描绘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的前世今生。内容包括五四运动在香港的初期发展——以《华字日报》为中心的考察;省港声色味——从20世纪20年代两地画报所见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开封记忆、揭秘开封城下城——古代开封城的历史演变与考古研究、市民圣地与宋代开封人的精神风貌、宋代官吏入死罪法规初探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漫卷诗书喜欲狂——《读书读书》序;读书的“风景”与“爱美的”学问;即将消逝的风景;请加入这道“风景”——在北大中文系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等。
本书主要包括:上篇 现代中国的文学、中篇 现代中国的大学教育、下篇 现代中国都市研究。具体包括:半部学术史,一篇大文章、新教育与新文学、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