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计划时期中苏工业合作史实研究(吉林卷)》一书描述了中苏(俄罗斯)两国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在20世纪密切合作的史实。该书在历史文献、事件亲历者回忆录的基础上,通过对中俄文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报刊资料的充分研究,向广大读者呈现了中国东北地区解放之初乃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之后,苏联在经济、军事政治、工业技术、科学教育以及干部培养等方面对中国进行全面援助的史实。书中以中苏两国合作建设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即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之一)为例,详实地研究了中苏两国在中国东北地区,包括吉林省大型工业企业建设中,在企业的设计、建设、技术流程及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培训的方面进行合作的史实。作为佐证材料,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和图片、照片。
婚姻是家庭的分寸和纽带,而家庭又是婚姻的组合形式。它们是同时发生的。首先,家庭自婚姻始,没有婚姻也就没有家庭。次要,婚姻的露出,意味着露出了为社会所承认和规范的较固定的两性匀称单位(即家庭)。第三,婚姻仅意味着夫妻波及,家庭不只包括夫妻波及,还包括由这种波及进度起来的父母子女波及及别的亲眷波及,家庭制度比婚姻制度更繁难,更完整。本书从在台湾出版的《女学学志》上筛选12篇相关论文编辑成册,展现从性别视角阐述婚姻与家庭的关系。
本书选取1950-1990共5个年代的参加高考的妇女个5-7人,共30人左右,以回忆录的形式讲述自己高考经历,呈现高考的年代变迁和性别差异变迁,为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和性别文化转型提供基础资料。
她们原本住在云南或广西,未成年或成年不久就被拐卖、拐骗到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成婚,成为异乡人。作为国内第一部被拐卖、拐骗妇女口述访谈实录,本书较全面、深入地呈现了拐卖人口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进一步了解国内跨地区被拐卖拐骗人口,深化相关研究,推进“反拐”行动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基础性资料。
本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全面介绍了Photoshop CC和Illustrator CC的基本操作和功能,中间配有针对性小实例,以加深读者对软件功能的理解,提高读者的基本操作技能。每章最后一节设置综合实例,意在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读者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
本书内容包含“经验与性别考察”“知识与性别反思”“科技与性别社会”三部分,所选文章分析了相关学科论述呈现的性别意识,检视了“科学研究”与“自然事实”背后所蕴含的性别偏见,反思了古典医学知识及“妇女与工作研究”“女性更年期研究”“性别与空间”等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学术研究应有的问题意识与对研究方法的建议。
本书涉及的内容包括:探讨性别建构,说明传统思考模式下性别秩序的建构逻辑是从权威性权力的角度建构一种层级性的性别秩序,然而就性别相对主体性的角度来看,性别权力又表现为一种相对的互动关系,而不全然是一种从属关系。
本书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社会身份的浙江青年关于“中国梦”的知晓、理解与认知,对实现“中国梦”的条件的认知与信心程度,以及对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挑战与青年人应有作为的认知进行研究。
本书对改革开放后十余年(1990-2000年)中福建妇女社会地位的总态势进行了重点描述,对妇女经济地位、教育地位、婚姻家庭地位、健康地位、生活方式、法律地位、社会性别观念等所涉重要领域的状况进行了较深入的分层分析等。
本书对30余年来中国的人口拐卖拐骗重点流出和流出地、流经和流经地、流入和流入地背景与特征,以及被拐卖拐骗者、拐卖拐骗者和收买/收纳者的行为特征、生存策略、心理状况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和较强针对性的反拐新理论和政策倡导建议。作为一部对底层和边缘人群进行研究的专著,本书也开创了有关中国底层社会和边缘社会研究的一种新的理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