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刑事调查实质化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成都市两级法院的示范庭和对比庭案件的实证分析,并结合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重点研究法庭举证、法庭质证、人证问题以及法庭认证,以期对我国的庭审实质化改革有所助益,包括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能的优化路径。
本书笔者以晋察冀边区太行地区的近百个案例作为素材,既分析了婚姻、土地、百姓财产等当时主要纠纷的实体内容,也分析了纠纷解决的主要形式,各方主体对诉讼结果的影响力,诉讼中的证据形态等程序法问题,更采用量化、社会学、经济学等分析视角,解读了乡村社会的社会结构对纠纷解决方式的制约,乡民的预期和行为偏好与共产党司法路线的内在逻辑联系等。
本书内容包括:总论:创新驱动发展的五大问题及对策;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渊源与演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福利理论分析;劳动价值与技术创新;经济“新常态”与创新驱动发展;国家创新体系构建与创新驱动发展等。
本书立足于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运行的具体实践和政策环境,综合运用居家养老服务、政策评估、绩效管理等多领域知识,系统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特征、绩效评估特点等问题,构建社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展相应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分七章进行探讨。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系波兰裔英国作家,他用自己被迫学来的英语进行文学创作,却创造出了一种反传统的、诗化的文学语言;并且,在对待英国文学中的帝国叙事传统时,表现出了矛盾对立的“双重性”特点。本著作从文化批评的视角切入,对这种独特的双重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诸如康拉德小说创作的主题、背景、手法中的双重性;“自我”世界建构中的双重性;“他者”世界建构中的双重性;以及康拉德人格思想中的双重性等。
本书分八个部分,包括总述和七个分章内容,分别对应课题总报告和七个分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结论和对策建议;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实背景;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货币政策效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等。
本书分总论、分论2篇,共17章。在总结24000例烧伤病例和5000例整形病例的诊治经验,并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烧伤专科先进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各系统烧伤并发症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病理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