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家庭暴力概念、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宗旨、家庭暴力主体、家庭暴力法律责任、反家暴立法执法检查和监测评估机制问题,民事人身保护令、证据规则与公益诉讼等民事司法保护问题,对受害人特别是脆弱妇女群体的社会救助和保障、对以暴制暴妇女的定罪量刑,以及反对性骚扰、嫖宿幼女罪的立法和执法等问题进行讨论,分享了国外在医疗干预、机构设置、经费支持等方面的立法经验。
《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6-2010)》的栏目基本与前三卷保持一致,设有“研究综述”、“研究成果选介”、“学术团体、学术组织及学术活动简介”、“学者简介”及“附录”5个栏目。与前三卷有所不同的是,本卷年鉴将“重要文献”栏目调整至附录部分。本卷年鉴的“2006-2010年中国妇女/性别研究概述”对这五年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概况、特点、主要研究进展及不足进行了较为整体和全局性的回顾与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书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从多学科的视角对经济建设与性别平等、政治建设与性别平等、社会建设与性别平等、文化建设与性别平等、生态文明建设与性别平等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分享了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成果,认真研究将男女平等等基本国策纳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路径和具体方法。
本书主要研究和探讨了社会主义文化与先进性别文化理论;性别文化对法律政策的影响;性别文化与大众传媒;家庭文化与性别平等等一系列与性别文化有关的热点话题。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对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土改运动中的妇女解放问题;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女党员群体的历史考察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性别视角中的传播新技术与女性、试析大众传播中性别歧视的成因、主导报纸如何呈现两性、碎片化的女性新闻:对《中国妇女报》的内、容分析(1990-2002)、报纸报道涉老新闻的社会性别分析、是消费主义女人,还是母亲?、社会性别偏见的传播、怎样报道家庭暴力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整形美容手术的两难与焦虑的女性身体、对女性身体再造行为的文化评析、减肥广告与病态的苗条文化、身体之痛:《祝福》中的性别政治、超越身体的困境:从《体育皇后》、《女篮5号》和《沙鸥》看中国体育故事片中的女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