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1348到1349年的黑死病在欧洲起源、传播和扩展的过程,对黑死病在英格兰传播过程的叙述尤其详尽。作者以黑死病为主题,参阅大量资料,尤其是选用了英格兰的主教登记簿、庄园档案等原始资料,阐述了黑死病给英格兰带来的影响。
本书以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为研究对象,以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变迁为背景,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立体展现英国霍乱防治的发展历程,也即在梳理霍乱防治如何从一个单纯的医学难题发展为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分析这种观念转变和政策演变之间的内在张力及得失,以勾勒一幅工业革命背景下霍乱-人-环境之间的互动画卷,是环境史视角下疾病研究范式的有益探索。
本书采用问答的方式,对艾滋病和营养知识及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营养膳食原则与方法等内容进行科学普及,并于不同人群根据需求重点查阅。
本书针对当前临床真菌实验室检查的具体情况编撰而成,介绍了21种皮肤真菌感染性疾病、系统性真菌感染性疾病的直接镜检方式和方法、临床意义等,增加了容易与皮肤真菌感染混淆的其他感染性疾病内容。除呈现形态特征的照片外,编者就取材方法、实验材料、染色方法、各病原菌的分类定义、所致疾病的诊断及显微镜所见的图解等都一一予以说明。并附有“常见真菌病直接镜检特殊结构列表”及中英名词索引。
本书通过生动、翔实的事例和数据,记录了从公元前429年雅典大瘟疫到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间人类与瘟疫的9次经典抗争的历史。内容包括:瘟疫是什么;雅典大瘟疫:黄金城邦的毁灭;安东尼瘟疫:皇帝的沉思等。
本书共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论、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学、实验室检测、传播媒介、预防控制、知识问答等。
本书讲述了如何在同性恋大学生中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从实践工作中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二三四模式”,该模式不但符合大学校园艾滋病防治需求与特点,而且契合同性恋大学生艾滋病防治需求与个性心理特征,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本书针对一类具有多种传播途径的水源性传染病进行研究,此类传染病的特点是其传播方式不但包含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还包含人与环境之间的间接传播。全书偏重于该类水源性模型的定性研究。
本书共6章,内容包括:社区组织快检概述、HIV快检与咨询服务、生物安全与个人防护、组织管理、督导评估等,帮助社区组织掌握开展HIV快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目前,艾滋病仍然无法治愈,但可以有效的预防。有效的预防源于携带者及相关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分我们的故事、守护者的故事。内容包括:学校风波;纠结,矛盾;传奇;结婚生子;平淡多好;老了怎么办;阳性情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