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硅酸盐岩(矿)石、氢氧化铝和氧化铝、沉淀硅酸钙、碳酸钠、碳酸钾、硝酸钠、硝酸钾以及溶液中硅、铝、铁、钙、镁、钾、钠等组分的分析测定方法。
本书对研究区的4期(中元古代、寒武纪、志留纪和三叠纪)中酸性侵入岩及其边缘接触带典型矿(床)点运用岩石学、矿床学及地球化学的方法,研究岩(矿)石的宏微观特征、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特征,剖析岩体岩石的成因分类、源区及其物质成分、部分熔融条件(方式、温度和压力)以及矿床的产出特征、成矿环境及时代,探索岩体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矿(床)点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进而阐明岩浆活动与构造事件的耦合关系以及成矿过程和岩体的贡献因子等。
本书针对内蒙古鄂尔多斯丘陵区准格尔旗砒砂岩侵蚀特点,从砒砂岩机械组成、元素及化学物质构成等物化性质出发,结合准格尔旗降水、温度变化等气象条件,对原状砒砂岩、重塑砒砂岩抗剪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残余强度等基本力学指标、砒砂岩反复冻融前后的表观特征、微观结构和微孔隙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砒砂岩无侧限抗压强度、砒砂岩剪胀规律模型、基于邓肯-张模型的砒砂岩重塑土本构模型等,并对其可行性和精确性进行验证。
本书从湖泊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的角度出发,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并收集整理了该区其他研究成果,揭示了湖泊沉积物堆积速率变化、沉积物碳氮磷埋藏、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长江中下游湖泊近现代湖泊流域环境演变的趋势特征,地球化学本底,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书从层状岩体结构类型划分标准、层状岩体结构特征对岩体质量分级的影响、层间剪切带对复合岩体稳定性影响机制、含层间剪切带的岩体质量分级方法、岩体质量分级智能预测方法等方面对近水平复杂层状岩体质量分级与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书介绍了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勘探发现状及地质概况,首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和相关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柴东石炭系页岩的天然裂缝和纳米孔隙特征,结合岩石基质组成测试分析结果,初步分析了岩石结构,然后利用实验方法测试了页岩的突破压力、吸附特征,对页岩的储集性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本书涵盖了页岩无机地球化学、页岩有机地球化学、页岩气地球化学等诸多内容,阐述了海相、湖相和煤系3大类页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特征,分析了各类页岩无机地球化学各项指标的环境意义和富有机质页岩的发育机制。从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分析了3类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各类页岩的形成页岩油气的潜力和成气模式。
本书以科普的形式,较为系统地介绍砒砂岩的来龙去脉、砒砂岩生态恶化危害、水土流失的严重性、砒砂岩的物理化学特性、砒砂岩的常规治理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示范效益等。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环境,不同类型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的条件及其沉积特征,富有机质沉积物在埋藏过程中的成岩阶段,不同阶段中的主要成岩变化及其对页岩孔隙演化和页岩气生成的影响,同时,还简单介绍了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本书通过对几种典型的含碳酸盐岩盆地古环境及沉积-岩浆做用背景分析,探讨碳酸盐岩与火山岩浆在地表及浅层地下中低温成矿作用及其找矿标志。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区域地质背景、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典型含碳酸盐岩盆地等。
本书从结构上编译了野外具体地区的常用火山岩鉴定术语200余条。释译其来源、含义,资料翔实、便于使用,使火山岩分类命名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从图片上描述了火山岩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的鉴定特征,着重于岩石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主要特征。精选了313幅显微结构素描图。论证有据,简明扼要,文图对照。对火山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可作为有关院校火山岩石学补充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砒砂岩的物质组成、结构特点及成因与危害,讲述了砒砂岩区治理及土地利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机理研究、复配土壤对水资源的利用分析、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生态环境修复效应以及砒沙岩与沙复配土地整治应用实例。
本书共三部分7章,第一部分介绍了三维块体几何识别理论以及关键算法。第二部分介绍三维块体几何识别理论在三维数值流形单元生成、三维渗流网络搜索以及裂隙岩体一般块体理论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介绍三维块体几何识别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