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实践、气候治理转型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影响三方面入手,依循实证主义的研究思路,通过将个案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较为系统地归纳和分析欧盟气候治理的内容、性质和发展趋势;通过对欧盟政策内、外效果评估,阐释欧盟在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机制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影响力;就我国实施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及开展国际气候合作,提出看法与建议。
本书内容包括:一起低碳,给地球降降温;为了蓝天,从这里开始;这样居家,环保又健康;低碳办公,环保时尚新选择等。
本书以分析城市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起点,通过研究城市内部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的因素,寻找评估城市脆弱性的方法;从气候变化脆弱性构成要素的三方面——暴露度、敏感度、应对能力,提出具有一定应用范围和潜力的脆弱性评估指标;提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与措施;介绍气候变化应对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国家所使用的脆弱性评估方法和指标,以及气候变化的应对战略与实践做法。
本书开篇以“绪论”的形式,介绍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类别、名称、释义和发展,之后,以二十四篇九十六章的翔实内容,具体介绍了农历二十四节气各节气的气候学含义、民间时令谚语,从“土、肥、水、种、密、保、管”七个方面叙述了黄河流域小麦、玉米、花生、梨、葡萄、黄瓜、番茄、大白菜等五十五种主要农作物在相关节气内的田间种植管理操作技术;在“传承篇”叙述了A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和矿物油乳剂的配制,无支柱钢架大棚、日光温室建造技术,农田杂草及其防除技术,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浏览等内容。
本报告希望在描述性数据基础上,进一步从性别、职业、年龄等不同维度进行细分研究,并将全部研究结果集合成书,以期与更多读者分享数据和核心发现。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气候传播与公众认知研究等。
本书分七章,内容包括:全球治理原型:基于西半球经验的治理;全球治理转型:包容、普惠、高效的全球治理;崛起的低碳经济大国:全球低碳经济格局中的中国等。
本研究认为,美国和欧洲在资本主义体制运行层面的不同特点是其气候政策差异的决定性因素,这些差异体现在气候及能源政策、低碳产业与创新、跨国公司减排等各个方面。本研究从比较政治经济学出发来理解美欧气候政策的差异和发展趋势,为当前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本书按照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时间顺序,将详实的内容配以精美图片,细细打磨,将与每个节气有关的传说、民俗等知识娓娓道来,从二十四节气这一农耕文明的古老智慧中,吸取当下生活的感悟和启示。
本书主要包括二十四节中的: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等内容。
本书按照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时间顺序,以一个活泼的农村小男孩的学习生活为线索,讲述了二十四节气这项古老发明的历史由来以及它对我们当下生活的影响和启示。书中讲述了与每个节气有关的天文、气象、物候、农事、民俗活动等知识,还附有与节气相关的古诗词和古谚语,以及各种孩子感兴趣的自然现象。
本书以全球气候变暖案例作为经验研究的对象,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从“事实”向“事件”的转化,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绿色意识形态与资本的互构关系。
本书作者对全球气候政治中的新兴大国群体化这一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新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从结构、进程与机制三个维度展开。结构分析方面,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其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在于全球气候政治这一宽广的活动舞台。系统进程分析方面,1992年以降的全球气候政治互动,尤其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谈判,历届谈判当中的博弈各方分歧甚大,利益交错,形势复杂多变。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的形成机制包括内生动因和外部条件两大方面,即群体化的内生机制和外部机制。
本书总结了近年来河北省气候变化事实,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水利、生态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农业、生态主要服务指标分析和重新确定,为“三农”专项实施县气候服务提供示范,有针对性地以基层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供了参考资料,也为全省气象为农服务普遍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农业结构调整气象服务保障做了有益的尝试。该书资料详实、数据准确,值得研究人员或业务工作者阅读,也可以为涉农部门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从二十四节气的来历谈起,简述了其类别以及与国人日常生活的关系。接着从每个节气出发,详述了每个节气有关的饮食、民俗、农事等方面。为读者全面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本书以实用简明的图文形式,提供了一个令人愉悦的阅读空间,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让读者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品味中国文化之美。本书为中英文双语版,译文简明易懂,能够帮助国外中国文化爱好者认识二十四节气,也可供中国英语学习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