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水资源的基本知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节水灌溉概述、地面灌溉节水技术、渠道防渗节水技术、喷灌工程节水技术、微灌工程节水技术、管道输水工程节水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和节水灌溉管理技术等。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农业的未来与发展现状;喷灌工程技术;微灌工程技术;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应急抗旱灌溉技术;其他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灌溉自动化;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系统体系。
本书利用实地调查数据,深入探析社会网络、推广服务在农户技术采用不同阶段的影响机理与作用,提出激励农户技术采用、创新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政策建议,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完善、推广模式的创新提供新思路。
本书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构建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社会资本—组织结构—协会绩效的分析框架,并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别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社会资本、组织结构以及绩效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发展社会资本、完善组织结构以及提高协会绩效的对策建议。
行为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合作何以可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实施农村公共产品的合作供给才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本书结合行为经济学议题,基于社会资本视角,通过实地调研数据,研究农户合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行为及其效果,以探索在政府与市场之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解决之道。
本书主要根据作者承担“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农田多水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创新成果编写。全面论述多水源高效利用的理论基础,环渤海低平原主要作物冬小麦-夏玉米、棉花、蔬菜和果树在挖掘浅层咸水利用潜力和提高深层淡水与雨水利用效率方面的调控机制、利用潜力和实现途径等,为区域农业发展实现以咸补淡、以淡调盐、多水源互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本书叙述了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特色农业综合生产技术,并配以图片以形象的说明了宁夏的枸杞种植、中药材的挖掘以及特色作物一体化技术等,该书的出版有助于这些示范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宁夏现代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资料,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尤其重要。对这些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研究,是关系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安全实施的重要课题。本书对黑河流域绿洲农业水资源需求进行研究,通过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估算框架,识别调控研究区社会经济发展关键阈值,最终得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提升的有效措施。
本指南第一部分五章二十九节,介绍了河北省农业灌溉基本情况,指出了农业灌溉分区及适宜的灌溉模式,结合各分区特点给出了不同作物在不同灌溉模式下的工程设计参数参考值,明确了各类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原则,规范了设计内容和步骤,提供了不同类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范例,制定了工程运行管理措施和方法,系统提出了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第二部分包括九个案例。第三部分为附图。指南注重实用、通俗易懂,为设计、基层管理、农民群众以及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本课题借助于多主体模型、投影寻踪混沌粒子群优化模型、博弈论、系统动力学和DEA等方法,研究了土地流转背景下农用水权置换制度的影响因素,并重点分析了初始水权明晰因素与农用水权置换制度的关系等内容。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内容包括:西北绿洲灌区农业节水思路探究——创新西北绿洲灌区农业节水思路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出路、绿洲灌区水资源承载力与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建设节水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是西北绿洲灌区节水农业的重要路径等。
本书立足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探讨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机制和效应,为理解非正式组织(社会网络)和正式组织(政府推广服务)在农业技术扩散中的功能和关系提供新视角。
本书按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十三五”规划要求,结合昆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实施成果及农村饮水工程现状与需求调查成果,开展昆明市农村饮水工程现状调查与评估工作,找出农村供水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薄弱环节、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总结经验,从工程建设、水源可靠性、水质保障和工程运行管护等方面分析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标准规定了宁夏贺兰石的术语和定义、常规鉴定方法、鉴定项目、鉴定标准、鉴定证书和检验报告等。
本标准规定了宁夏贺兰石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工艺、产品分类、标签标识规定。
本研究采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对三个灌溉系统进行分析,描述灌溉者在经济利益、社会文化方面的同质性与异质性,讨论村委会、水利协会与宗族组织、村庙组织之间的关系,描述灌溉规则及其执行结果,进而解释团体特征与自组织治理绩效的关系。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水利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与决策评价、新常态下农业水利管理创新与全面发展实践应用、农业水利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实践探索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探索、新形势下农业水利发展与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农业水利防汛抗旱工作制度与操作措施、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创新与实践探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