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当代俄罗斯和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现实,直面当代俄罗斯哲学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纵向和横向、理论逻辑的梳理和学理问题的阐释相统一等维度,对比分析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三个时期当代俄罗斯哲学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考察论证两者在国家、全球、文化等意识上的同异,从中挖掘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具有警示、借鉴价值的思想资源,探寻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路径。
本书选自叔本华的后期著作《附录和补遗》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叔本华认为,意志是构成这个世界一切事物内在的、真正的核心,是“自在之物”,属于形而上;我们所看见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包括人、动植物、无机体等)都是基本生命力、自然力,亦即意志的载体;丰富多样的现象世界是意志在各个级别客体化的结果。人类是意志最高级别的现象,智力则是派生的,是为盲目的意欲配备的、帮助其生存和发展的工具。因为“意志”和“智力”是构成我们这一现象世界的两要素,这两者的本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构成了叔本华哲学思想的核心问题。
道德学(伦理学)和法权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具有优先的地位,因为它们共同探讨和力求践行的都是“自由”主题,换言之,自由乃是通过道德和法权的途径实现出来的。本书旨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道德与法权问题,主要包括:1)道德学(伦理学)和法学各自在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哲学中的发展演变过程;2)他们各自的哲学体系中道德(伦理)与法权的关系问题;3)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体视域中,道德与法权的关系背后所涉及的实践哲学基本范式的转变。
本书内容包括:存在的真理;思想的任务;语言是存在的家;人,诗意在栖居;技术和人的命运;尼采对艺术的五点论述等。
《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判断表对理解康德的思想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国内外学者们围绕该表格仍有不少争论。本书依托康德早期逻辑学讲座、《杜伊斯堡反思集》等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将康德的判断表置于康德时代的逻辑学背景之下,再现了康德判断表的来龙去脉,比较深入地讨论了康德判断表与18世纪逻辑学、从逻辑到认识的过渡、判断表与范畴表的关系以及判断表的完备性等问题,逐步构建出判断表的独立形成过程,有助于比较完善地解决国内外学者对于判断表问题所产生的争论。
本书分九章,内容包括:齐美尔的复兴与后现代主义范式;另类独特的研究旨趣;建构主义的本体论;怀疑主义的认识论;多元主义的方法论;自由随意的表述风格等。
本书摒弃了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是一本通俗实用的哲学入门经典。书中讨论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通过此书,你将彻底读懂什么是人生,怎样获取人生的幸福,如何宠辱不惊地幸福度过一生。
本书分四章,内容包括:黑格尔辩证法的主体本质和实践本质;黑格尔辩证法视野下的法权理论;黑格尔辩证法视野的法权理论对西方政治哲学的超越;从黑格尔观念的辩证法权理论到马克思实践的经济-阶级辩证法。
本书是尼采畅论“善”与“恶”两种对立的价值观的力作,它从自然人和社会人的角度人手,揭示道德观产益的自然条件。内容包括:“善与恶”“好与坏”;“罪孽”“内疚”及其他;禁欲主义理念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