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十四章,作者从西方左翼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及其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对当代西方社会的批判两个层面,分别介绍和评析了西方左翼学者关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关系、马克思与列宁的思想关系、“两个马克思”的争论、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思想关系等问题的观点,以及西方左翼学者的实践观、认识论思想、历史唯物主义观、意识形态理论等。
本书以文学理论为依托,以文学理论观照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中展开对当今社会问题的研究与批判,内容涉及对经典文学和文化研究概念的重新阐发,对西方主流价值观的批判,对非主流文学作品的研究,对理论问题的讨论,等等。
本书集中探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这种文化转向,着重分析了卢卡奇、葛兰西、布洛赫、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等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及其文化批判理论。
本书为张一兵与齐泽克、哈维、奈格里、斯蒂格勒等当代西方著名思想家、著名马克思思想研究者的对话实录。在仔细研读齐泽克、哈维等学者专著的基础上,张一兵教授就齐泽克等学者著作中的难点、热点或者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在深层的问题追问中,本书加深了国内学者与齐泽克等思想家学术思想的相互理解。在张一兵教授与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尖锐思想交锋中,深刻映现出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思想观点在直接的碰撞中所产生巨大的闪光点。
本书主要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英国“新左派”这四个“人道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的民族理论做基础性研究,呈现其民族理论的基本轮廓,介绍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的主要问题、基本观点,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及其影响,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在此基础上,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他西方民族理论进行简要比较分析,总结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些特征。
本书围绕现代性这一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论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和准确地把握了黑格尔与法兰克福学派三代思想家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渊源和流变,揭示了其中的思想继承与创新关系。全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学术水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社会整合问题亦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本书内容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产生影响的过程;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和若干流派在中国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若干学科的影响等。
本书汤普森的具体历史叙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抽象或重建出了其中实际存在着的、非体系化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系统,对于学界具有明显的补白意义。
本教材旨在从理论逻辑角度概述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变迁,为了解和研究这一思潮提供通俗的指南。具有鲜明的思想史研究特色,强调以原著为基础和以思想史逻辑为依据,内容上以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等专题加以叙述。适用于普通高校高年级文科本科生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和理论学科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文以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德里克作为个案阐明晚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思考。在德里克看来,全球化乃是当代资本主义对全球关系的重组,全球资本主义霸权塑造了新的话语实践,解放实践成为边界之地的激进策略,但其应该坚持整体性乌托邦抱负,努力开启替代资本生产的全球现代性新视野。作为“后68传统”的激进知识分子,德里克坚守了马克思的革命诗学,拓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叙事的视野,以全球化作为落点,丰富了地域政治学内涵。
本文通过研究詹姆斯·奥康纳(JamesO’Connor)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力图既系统地描绘出其危机理论的基本轮廓,又厘清其不同时期危机思想的内在关联与逻辑递进。在分别评价其不同阶段的危机思想的得与失的基础上,揭示出它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书在探究法兰克福学派的法治国理论传统、阐发哈贝马斯法权哲学的智识背景和规范蕴涵的基础上,分别从伦理生活的民主形式与民主的伦理生活形式、正义理论的批判与批判的正义理论、政治哲学中的团结与团结的政治哲学三个方向和维度全面阐述了新法兰克福学派“走出政治孤立”的理论建构,并尝试从内在超越的视角构想了哈贝马斯与孔子之间的可能对话,凡此均构成了中文语境下新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之再出发的崭新努力。
本书共分为四章,从总体上梳理了哈维的思想历程和学术成就。主要探究哈维的第一个新贡献,即以“过程”原则为核心,由过程、流动和关系原则、整体性原则、内在矛盾原则、变化原则及“探索可能世界”等五大原则构成的辩证法理论。
本书从总体性这一传统哲学的基本认识论入手,聚焦于研究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姆逊的多元总体性理论,揭示了他对于黑格尔、马克思、萨特、卢卡契和阿尔都塞等人的总体性理论的吸收和借鉴,阐述了他在总体性理论指导之下作出的关于后现代文化文学现象的分析和判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文学批评理论,以及对于第三世界文学的评价和定性。
本书从多个维度展现了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内容,每一维度都选取了多位该学派成员的理论力髓以论述,同时又进行了整体分析。内容包括导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背景和渊源;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经济维度、技术理性维度、意识形态维度、文化学维度,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整体特征及总体评价;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当代意义等。
本书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主导形式——后现代文化进行意识形态批判。主要内容包括:意识形态理论溯源、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