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十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辨证论治的起源与形成;阴阳五行学说与辨证论治;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脉诊辨证等。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学辨证,健康自己查;小病不适好调养——常见健康问题辨证开方;得了慢病要快治——“三高”等慢病的辨证调养等。
本书以问诊客观化研究最新进展为主线,系统阐述了问诊文献研究、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及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等内容。问诊理论发展的源头和鼻祖是《黄帝内经》,问诊文献是数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总结,是问诊知识的重要载体。对问诊理论的源流发展、问诊技巧和方法等文献进行梳理,可以为问诊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本书分上编、下编两部分。上编精选了古代名医五部脉学名著,分别是:元·滑寿《诊家枢要》;明·张景岳《脉神章》、李中梓《诊家正眼》;清·张璐《诊宗三昧》;周学海《重订诊家直诀》。下部为古今名医脉案选粹,将伤寒病与内、妇、儿、外、五官等各科脉案分成若干辑。
中医有十大经典,《脉经》是其中的一部。本书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文献教研室校注。全书以现存比较权威、专家认可的《脉经》版本为原本,加入历朝历代、不同流派中医大家、名家对《脉经》的不同理解,包括近现代的一些最新研究。
本书基于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的课题研究成果,在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收集当前国内所有中医证候研究成果,将国内有关中医证候碎片化的研究进行系统整理,为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的各类从业人员就证候古训的认识和思考提供一个全面而崭新的视野。本书是目前国内首部全面系统整理证候研究的专用书籍,探讨中医证候的传统认识和现代观点,将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
本书详细介绍了面诊手诊基础知识,多种常见疾病的面诊、手诊方法,以及常见疾病的手疗法和穴位疗法,让读者能够学到简单而实用的诊病技巧。
本书是安徽中医药大学许跃远教授总结多年临床工作脉诊经验,对常见的病脉及其特点,对疾病的判断等相关内容做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对于中医临床工作者有很多的借鉴指导作用。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殷氏现代舌诊原理及舌药对应体系,凭舌辨机、鉴象用药,图文并茂,颇具巧思。总结了舌中线理论,把传统的气机升降理论具化于舌形舌象之中,在八纲辨证基础上增补气机升降二纲,从而创新性地提出了十纲辨证。
本书以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理论为基础,结合作者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现代科技,从掌纹线形态,青筋位置和形态,手掌的形态、颜色,手指形态、弹性,指甲颜色、纹路、形态,手掌颜色,手掌的温度、力度等来初步判断人的身体状况,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然后结合中医阴阳学说和穴位学相关理论,以掌纹为基础分界线,划分了手部与脏腑对应的区域,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对该书前述理念进行了分析。该书最主要的特色是图文结合,每一部分讲解均有详细的演示图解。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阳回阴消拔糖疽(双足跟溃烂三十天)、十指难沾阳春水(雷诺病诊治)、绷亮实肿商陆除(反复双下肢水肿五年)、清上温下经痛除(痛经十二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