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四圣心源》为研究背景,将阴阳和五行带入自然现象和普通生活中,使得五行、阴阳理论不再玄乎难懂。用缜密、简洁、有趣的逻辑介绍了中医的整体理论--圆运动理论,可令读者迅速融入到中医的氛围里。紧接着,作者也对二十四脉和一些常见的中药进行了解读,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中医。最后讲述了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能引领读者从理论顺利地走向临床。
本书收录了全小林院士和学生、弟子微信讨论的部分中医学术内容,分全小林论中医维新、中医基本理论辨惑、中药方剂运用心悟、中医临证经验发微、临床典型案例探讨等部分,每个部分下按照所论内容不同,分类整理成不同的医论专题。
本书以中医教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为线索展开。全书共分为三篇:过去篇、现在篇、未来篇。过去篇基于中医学科特点剖析了中医教学存在的问题;现在篇分析了信息化理念及手段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包含应用整合及教学实例,同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教学需求提出了中医教学全媒体学习环境的的整体构思;未来篇结合AI、老龄化、大健康需求等关键词描述了数字化时代中医教学发展的可行性及思路。本书内容翔实,兼具专业性、科学性及前瞻性。
中医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宝库处处满溢着文化气息,一方一药都能留下种种文化印记,充满着神奇和趣味。可能连医生都不知道,在文史领域中有着鲜活有趣的、与中医药有关的历史。本书包含的内容有:嫘祖与蚕;郯子鱼鹿乳;仲由与粟米;闵子与芦花等。
本书主题为“多元医学交流与融通”,共收录20篇文章,从不同视角讨论了多元医学不同特质及其历史、现在与未来的可能。其中专论2篇,其一回顾了余新忠先生主持的医史高端对话会,另一篇为刘兵先生在“海右讲坛”的学术演讲;“中医文献与理论”9篇,既有资深医史学家李建民先生的力作,又有学界青年才俊的最新研究;“多视域的医学史”8篇,有多种民族医学的史料解读与理论探索,又有东西医学的互动与交流等。
本书以自己对中医的所学所用、对疾病所见所闻,以一般民众百姓都能阅读和理解的散文故事形式写就“岭南中医传承人故事,散文式中医科普作品”——《遇见中医》,籍此科普百姓大众,远离疾苦,养生延年。作者初学中医时的迷惘,亲人罹患疾病时的痛惜,得遇师长引导后的豁然开朗,在看似寻常的生活中拾捡起点滴灵光,都于书中款款而叙。
本书是张洪海医生自2015年元旦开始在微信中发表的一个中医的大众读物。写作近3年来,微信读者已数万,建有读者交流群。第一辑以常见病为主、第二辑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第三辑以四季养生为主。作者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和各位朋友们讨论、学习中医。
本书分为“特载”“专论”“校院长论坛”“学术进展”“记事”“索引”等几个部分,全面反映了2018年度全国中医药发展的学术动态、业界大事及最新理论、临床研究成果,是中医药专业学习者、从业者重要的参考书。附光盘一张,包含“2018年新订中医药规范、原则、标准”“2018年中医药科研获奖项目”“2018年中草药中的新成分研究”“2018年中医药出版新书目”等内容。
本套书共辑录了明清时期中医药古籍精选抄本53种,以临证实用的经论、医案为主,各科皆备,由上海、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整理专家予以点校、句读,简体字排版,汇集成册。全书分为二十册,本册是第一册。
本书从“心、体、食、药”四个方面来讲述中医的治病之法、保生之术、养心之道,由——心语心药,养生箴言;体康身健,保生之术;食在中医,养身防病;药法自然,固本祛疾;医脉相承,海纳百川等五个板块展开。
本书分为《伤寒悬解》和《伤寒说意》两部分。《伤寒说意》除列述六经病证外,卷首对六经、六气、营卫、风寒、传经等均有专题论述,对仲景《伤寒论》多所注释。《伤寒悬解》是一部主要从六气角度解释伤寒论的著作。
本书集中医新近研究成果,以阴平阳秘为中医调养的终级健康目标,突出舌象等形象思维的诊断信息采集,诊断上以八纲辨证为纲领,调养上凸显人体整体状态调整的中医辨证论治核心思想,调养手段注重可行、无创及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