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包括:疯狂科学家、大爆炸与黑洞、原子大破坏、气候灾害、极端生物灾难、灰蛊、信息坍塌、人类不再等内容。
本书从中西对比、古今对比等角度对波兰尼和庄子的意会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深入分析科学创造过程与意会认知的关系,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促进意会认知在科研教育发挥创造作用的对策和建议;在理论比较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科学创造与意会认知的关系问题,指出意会认知因素在科研创造中的存在形式及其现实意义。
本书借助于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史及其困境,来展开对马克思科学论的当代意义阐发,通过对马克思科学论中对现实的自然的理解,借助科学主体历史生成性的观点以及科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统一观点来批判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论的不足,进而追溯人类史的特定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来考察自然科学的存在论基础。
本书所作的工作,主要是对中国近代科学主义的历史起源及其多重要论向度作一粗线条的梳理,尽管力图由此揭示其中的内在脉络,有一种回归道德“形上学”的意向,所提出的问题值得中国学术界反思。包括:历史的先导(一):明清之际西方科学的引入;历史的先导(二):经学的实证及其内蕴等。
本书是关于知识理论的读物,代表了最有影响的古典和当代的哲学方法。包括来自下述时期、立场和团体的人类知识的方法:古希腊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世纪哲学(奥古斯丁、阿奎那);早期现代哲学(笛卡儿、康德等);古典实用主义与英美经验主义(詹姆斯、罗素等);其他有影响的英美哲学家(摩尔等)。
本书从社会历史渊源、技术实践渊源与技术哲学的学术理论渊源出发,探讨了女性主义技术研究兴起的背景;以女性主义技术研究的流派为根据,对文化女性主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赛博女性主义的技术观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在上述基础上,从女性主义语境出发对“技术与性别”领域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尝试性诠释。
本书是活跃在当代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多年来艰辛探索的成果,既凸现了作者关于哲学研究的基本心路历程,反映了作者思想、观点的发展变化,而由于他们的代表性、典型性,也反映了我国的哲学研究及其水平的过去与现在,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变革与社会现实的发展。文库出版以后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本书就科技哲学的前沿问题作了梳理和探讨,主要涉及历史认识论、体知认识论、社会本体论、认知科学哲学、技术的社会塑形、技术现象学、信息技术伦理等问题,分析全面、深刻,对于相关读者了解、把握本领域的前沿发展问题有较大的帮助。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自身信息的试错机。对竞争者来说,变得更聪明、更复杂总是有好处的。但是随着复杂性的提高,确定性往往就成了奢侈品。主要内容包括:进化速度、术业有专攻、种群与信息试错机等。
这是一本讨论技术哲学的学术专著。本书共分为肉身化、非肉身化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自我和主体性、切实化和偶然性、地景作为生活世界、物质性非肉身化等。
本书收入康德自然哲学全部相关著述,含《关于活力的真正测算的思想》、《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自然地理学》等著作和《地球是否已经衰老》、《地震的原因》、《物理单子论》等文章、论著摘编,书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译者注。
本书基于科学本身的历史发展以及伟大科学家对科学内容所进行的系统性揭示,从不同的逻辑角度考察精确科学的系统结构,并且从这个一般观点出发,发现了到达特定学科如代数、几何、物理和化学的不同的概念性构建形式。
本书立足实体结构主义和广义的科学结构,对逻辑经验主义衰落后的一些比较重大的科学哲学问题进行了一种综合性的探讨。揭示了科学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和社会交往合理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作者力主实体结构主义的科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万有之理、影子、问题求解、真实性的判断标准、虚拟现实、计算的通用性和极限、关于证明的对话、生命的意义、量子计算机、数学的本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