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一是铅笔、圆珠笔、PS技法表现的要点及案例。通过具体的设计提案,读者可以体会到各种技法的特点及妙处。二是设计案例详解,设计项目草图分析中将集中介绍我们近几年完成的部分设计项目。这些草图和展示图都是一些构思方案。一些图曾向客户公开过,另外一些则从来没有公开过。总之,这些草图说明了设计工作的细节,可以激发读者想象力。三是对话设计师。通过对顶级设计师的对话,读者可以设计草图提高到新的理论层次。
本书分雕塑篇、绘画篇、建筑篇。内容包括:第一尊雕像;巨人和侏儒;基路伯与国王;大理石雕塑;自然站立;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塑家;菲狄亚斯之后;石膏雕塑等。
本书作者以一种直观的理解,带我们走进当代艺术深处,理解当代艺术存在的争议却又不断受到赞誉的背后故事。内容包括:当代艺术需要被理解吗;解读当代艺术的“工具箱”等。
本书从实用、简便、易于操作的角度出发,在对配色设计理论知识系统讲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大量有针对性的图例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点评案例的优劣之处,将设计方法直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轻松做出完美的配色设计作品。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梦始历程、立德育梦、育人铸梦、青春追梦、创业圆梦、跨国融梦、梦织未来。
本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视觉传达专业核心课程工学知识和设计学理论两大知识体系入手,内容涉及哲学、社会学、中西方绘画史、传播学等学科,学科间交叉融合,共同组织起视觉传达庞大的知识体系。书中通过将学科发展历史与设计结合,使读者对视觉传达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熟悉在设计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并以此指导设计。
本书以“当代艺术作品展示”为切入点,运用空间理论,借鉴新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对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空间进行研究;围绕展览空间的不同面向。该书分为两部分,内容包括:展场——文化、构造与秩序;展览——语境、观看与行动。
本书涉及视觉语言的构成内容、视觉语言的基本结构、视觉设计及传播等基本问题,而视觉语言由不同的符号经过多种多样的编排组合形成多样的意义,创造沟通的语境空间以发挥功能作用。因此,设计、传播、视觉在符号学的视野下构成一个相互关联而影响着的图谱,生产着关于世界的图像与意义。
本书系统阐述该教育体系,着眼于21世纪的人才培养,立足中国教育实践,提出了适合中国儿童的核心素养教育模式。
本书主要包括:在生活中寻找艺术、在艺术中品味生活、东方世界里的艺术与生活、西方世界里的艺术与生活,具体包括:艺术存在于人的渴求和欣赏中、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有多远、放缓生活节奏:悠闲是一种美学品质等。
本书以通俗晓畅的文笔勾勒出自古希腊至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对那些改变西方艺术乃至世界艺术的大师们的人生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做了清晰的描述。全书像讲故事一样来讲历史,非常通俗有趣,可以说是这是一部非常有趣且易于记忆的西方艺术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