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在西线欧洲战场上对英、法等国组成的协约国实施潜艇战,给英国商船和战舰以重大打击。本书共分为13章,内容包括:德国正在赢得这场战争;“五月花”号回归;护航体系;美国驱逐舰;伪装猎潜舰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爱德华二世遭废黜、《北安普敦条约》、处决罗杰·莫蒂默、爱德华三世治理内乱、失地苏格兰贵族与达普林缪尔战役、哈里顿山战役等。
本书收录了江平先生多年以来关于民法学、商法学的论文,记述我国当代民法学、商法学研究、演进的历程,记载了江先生关于民法学、商法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文集分为民法学和商法学两部分,民法学部分共22篇文章,涉及民法文化、精神、原则,合同以及民法典的制定理论;商法学部分共14篇,涉及公司股权、法人、合伙、信托以及公司法与商事企业的改革与完善等内容。集中反映了江先生对于我国当代民法学、商法学的完善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其对于民商法的研究,无疑意义重大。
本书通过当代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学思想,并对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的法学研究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内容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概论、马克思主义与自然法、马克思主义与分析法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法学、马克思主义与批判法理学。
本书以价值视角观察不动产财产权利问题,全书分为六章,内容涉及不动产财产权利与价值基本问题、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形态论、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转化论、不动产财产权利价值实现障碍论等。
本书关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公私合作现象,公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效率、正当性、技术可行性等问题。在政府多重角色下,如何认识公私合作形成的复杂的法律关系;如何保证社会资本进入后,政府的责任机制依然有效运转;如何处理公私部门的合同纠纷;如何保障作为公共产品、服务使用者,又是公私合作关系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是本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中全会的《决定》第一次通过党的会议的形式作出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战略性的部署,提出了很多改进性的具体的措施以及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本书的实证研究尝试对于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书以“民法典的政治性使命”为核心,围绕社会转型时期民法典的作用展开。全书除引言外共11章,分别是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法典化、社会转型与法典化的智慧、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民法典的时代精神、民法典的价值转型、社会转型与私法关系中的人权保护、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所有权保护、社会转型与人格权保护,等等,对于如何在社会转型时期发挥民法典的调整作用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本书为分上、下两编,共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民事纠纷·民事之诉·诉讼标的·民事诉权的概念;诉的类型与诉的识别;民事之诉的合法要件;诉的合并与诉的变更;现代民事争讼程序的基本原理等。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基本问题的研究。作者首先从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的背景入手,分析网络数字对著作权保护的正当性提出的挑战。其次,作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正当性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责任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再次,作者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详细分析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作者从立法论和解释论的角度提出一些有利于建立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制度的建议。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以时间为序,针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法律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律文献的原貌。上篇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政纲宣言和工农运动中制定的法规条令;上篇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联合政府——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法律法规。
本书密切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系统阐释。2014年《环境保护法》的实施问题研究,与当前形势紧密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的环境资源法、环境资源法学概述;中国环境资源法的发展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