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释了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包括外部性、外部性对环境的影响、科斯定理等,解释了明确产权消除外部性的理论依据;通过美国、德国、芬兰、瑞士等国外排污权交易的实践及典型做法,使读者了解排污权交易制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最后,本书介绍了部分省市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探索实践,帮助读者了解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现状,增强大众对排污权交易的认识及关注度。
本书收录了12篇环境资源方面的会计审计研究论文。大部分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这些论文从各个角度展现了我国近几十年来环境资源方面会计研究的现状、发展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本书从微观决策机制出发,以资源支配规则偏好异质性个体的交往互动为研究视角,构建“规则偏好—学习方式—信念调整—合作均衡”的分析框架,运用博弈论等分析工具,考察关于资源支配的规则偏好对合作均衡收敛的影响机理。
本书以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研究目标,以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和国内外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研究文献为基础,结合多门学科知识,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上探讨和研究了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对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做了检验。具体从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内容与结构及应用效果等方面展开研究。
本书针对广大从未接触固废处理PPP项目实际操作的人员,以经典案例做示范,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固废处理PPP模式的相关理论和实务要点,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国应用固废处理PPP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现实问题。
本书运用环境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基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测算了民族地区各行业企业环保投入的产出弹性,以及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值。在我国引入国外研究环保投入与出口绩效之间关系的绿色有形资产投资策略,得出了相同的研究成果,即企业环保方面的投资可以提升企业生产率,最终提升企业面对沉没成本的能力。
本书共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概述。即对本书相关的宏观背景,核心概念,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意义给予说明,框定了本书研究的对象范围等。
本书以发展为主线,回顾人口、资源和环境各个因素与经济发展关系历史演进、经典思想理论,系统介绍人口、资源与环境诸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和影响机制的基本原理,分析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约束和难题,尤其是针对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人口和环境压力以及资源约束,提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的政策。
本书通过分析国内外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系统设计排污权交易制度体系,在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和实践的关键环节,如排污权初始分配、排污权交易价格和费用、排污权跨区域跨行业交易体系设计、交易机构和交易平台及金融配套制度等提出技术方法和实施建议,并在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外延——环境容量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并提出实施建议。
本书将利用多种仿真建模和预测的定量方法来综合评价环境经济政策,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在研究京津冀地区的环境经济政策(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的影响和效果基础上,为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也为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书稿通过建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揭示出我国各区域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接着基于产业结构视角,探析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最后利用区位商这一体现产业竞争力的指标,揭示我国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即各区域的工业行业部门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并针对不同的环境污染原因,从政策层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本书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历史沿革、我国经济发展(空间)载体研究、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构、国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行实践等。
本书共分为:导论;理论基础;分析评价;政策实践四编。主要内容包括: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概论、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资源与环境伦理及价值、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