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述经济发展历程及其深层机制的同时,还穿插介绍了野口悠纪雄本人及其好友、同事的大量真实经历,为读者还原出一幅幅生动、立体的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图景。
本书全面深入地述评了美国学派的经济思想,并就美国经济崛起时期的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演化经济学的解读。本书除导论外,共分十一章:第一、二章分别对19世纪美国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和美国学派的产生背景、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讨论,第三章至第五章是对美国学派基本经济理论的研究,第六章至第十章则是关于美国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对中国的借鉴价值的研究,最后一章结合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对美国学派和美国工业化道路从借鉴的角度做出了总体评价。
本书作者用犀利的眼光带领读者审视常见的政策决策,透视政策失利背后的经济学逻辑,用最简单的语言为我们纠正最常见的经济学谬误,书中探讨的问题涉及住房、医疗、就业、移民等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
本书所论述的核心问题是何种分配原则才是正义的,在研究过程中对当今五种主要的义务论式正义理论进行了批判,立足于对现实人性的考虑,从后果主义角度出发,结合现实的人性考虑,发展出一种新的分配正义理论。
本书基于长达30年以上的原始数据和丰富资料,从八个经济业态方面比较了北京及京津冀与伦敦、巴黎、东京和首尔的首都经济圈演化及调整情况,发现了作为首都单体的北京经济和作为首都圈的京津冀与国际性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差距,以及发展优势和劣势。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核心,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及其主要内容,全方位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和重要指导作用。
本书运用分析哲学的语义和语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马克思及恩格斯相关文本的解读和与国内外学者的争论,对马克思是否拒斥和批判正义、正义在马克思的论述中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马克思的分配正义观念及其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正义观念的关系、当前中国存在的贫富差距为什么是不正义的等问题给出了独树一帜的回答,对马克思的分配正义观念做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释。
本书研究利润率下降与价值转形问题,全书200万字,分为三卷。在价值转形的基础上分析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论文或著作,目前尚未发现。本书在再生产与价值转形的条件下,分析了对利润率下降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证明这些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利润率下降,但是,不能改变利润率下降的总趋势。本书尽可能全面地考察资本有机构成与剩余价值率共同提高过程中,各种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对利润率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排除短时期的局部现象或假象的迷惑与干扰,认识了利润率变化的总趋势。通过这些分析,证明马克思的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正确的。
本书首先系统的分析了关于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来源,对于东亚、中国奇迹和技术进步性质的研究进行了综合概括,从理论渊源和传统的研究上对东亚发展模式的本质,东亚模式的不足以及这种发展模式中有无技术进步的争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然后,基于传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重新推导了线性技术进步模型,同时结合前沿函数法对中国的技术进步进行分解,并与传统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更全面和系统的反应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