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文叙词表、分类法等传统中文知识组织系统的网络化发展需求出发,研究引入语义网技术实现其语义描述,在保留原有词表编制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其本体化升级和网络共建共享。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中文知识组织系统形式化语义描述标准体系,并为其中两个自定义的面向所有KOS类型的CNKOS描述规范和面向叙词表等。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识别了集中托管式、集中保存式、集中利用式、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集中建设式、数字档案馆系统集中建设式等五种地方政府数字档案集中管理模式,就每种模式的涵义、特点、适用性、关键内容和方法、国内外现状、问题和策略展开阐述,并剖析了绍兴市电子文件中心、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数字档案馆、江西省电子档案接收管理系统平台、加州在线档案馆、天津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杭州市电子文件中心、青岛市数字档案馆等典型案例。
本书内容构架是从文献查阅逐步深入到化学化工信息检索:首先,在详细介绍科技图书、期刊论文、专利等重要的3类传统化学化工文献源,以及美国《化学文摘》为代表的检索工具基础上,逐步深入介绍基于Internet的化学化工资源、生物医药资源;其次,总结重要网络数据库的使用、化学化工信息检索与利用之策略与技巧;再次,介绍了学术论文撰写与投稿、化学化工软件与在线课堂;最后,介绍学术论文撰写与投稿、化学化工软件与在线课堂;最后,提供了便于实践的综合练习题、特别实用的附录等。
《实用信息检索方法与利用》(第三版)简要概述了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系统介绍了各类常用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阐述了专利、标准等特种文献数据库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等的检索与利用方法。另外从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层面对信息检索和利用过程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和知识产权也做了充分介绍,最后从科研课题的角度介绍了信息检索与分析策略、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和技巧等内容。
全书内容涉及五个模块:网络信息检索基础知识、中文数据库信息检索、经济信息检索与利用、科技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及网络信息检索综合实训,其中包括56个实训项目的案例分析和15类共220道训练题。
本书共七个单元: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资料实训,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资料实训,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资料实训,建筑装饰装修分部工程资料实训,建筑屋面分部工程资料实训,建筑给水、排水分部工程资料实训和建筑电气分部工程资料实训。
本书通过对教育部及浙江省教育厅关于专业教育及优势专业建设的文件精神的解读,在研读优势专业建设任务及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研究现状,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和定位,深度探讨高校图书馆对接优质院校和优势专业建设,探究卓有成效地开展学科服务的方法和路径,以助力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助推优质高校和优势专业的建设。
本书以实证研究为落脚点,通过广泛调研收集了国内外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实例,对其经费来源与运行机制、联盟组建与管理模式、联盟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社会服务、跨界合作等方面的建设要素和运行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
本书以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社会化标签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全面评述的基础上,从原始的标注信息入手,逐步融合社会化标注系统中蕴含的其它有用信息,研究并提出了:(1)基于共同共现群体相似度的标签谱聚类方法;(2)基于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模型的标签综合聚类方法;(3)融合内容与链接分析的标签聚类方法等;系统地解决了社会化标注系统中存在的稀疏、歧义、语义模等问题,完善了标签聚类的方法体系。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对公共图书馆问学问道的最新思考和研究文字。全书分为“问学篇”“问道篇”“技术篇”“文献篇”。其中“问学篇”主要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热点鸟瞰、科研与智库的选题、研究治学的方法、经典阅读等内容,“问道篇”主要包括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发展道路、服务品牌、智库建设、地域文化、文旅融合等内容,“技术篇”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与图书馆重塑更新、数据驱动与图情教育转型、信息化的全域赋能等内容。
本书主要包括:馆藏文献资源综述、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基础、综合性档案馆馆藏资源管理与建设研究、图书馆数字化馆藏资源管理与建设研究等内容。
本书主要包括:文献信息与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分析、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应用、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信息检索与检索效果评价等内容。
本书从“世界记忆工程”的国际现实大背景出发,以国内外积极响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为契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的对象,最终以“建立档案”的方式作为留存和保护“非遗”社会记忆的重要方法,从社会学的“社会记忆视角”去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人类重要的社会记忆(体化记忆),档案作为一种刻写记忆。
本书作者对于时下比较关注的早期阅读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国外早期阅读的实践经验,对国内早期阅读的现状也进行了分析。随后从家长视角出发,阐述了阅读技巧、阅读资源、阅读形式等早期阅读中的重要问题,并对英语阅读和自主阅读做了重点介绍。
《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是著名学者、藏书家薛冰先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作者以近现代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书中列举出大量实例,力图从实例出发,说清近现代时期大致产生了哪些版本形态,各有什么特征,与此前此后的同类版本有什么联系与差异,在鉴赏、评判时应掌握什么标准,注意哪些问题。希望能够在近现代图书版本的总体状态及其沿革变迁的认识上,为读者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提供一些参考的样本。本书有较大的出版价值。
本书围绕网络数字阅读环境中的读者、阅读文本(书籍)、阅读行为和阅读服务四个主要节点,探究数字阅读的规律性特征,具体包括网络数字出版形态、数字文本结构、数字阅读内在机制和数字阅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