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出版社:
本书从少数民族语言的角度去理解“滇”的内涵,从壮、布依、傣等越人后裔的语言内涵出发,认为这是“干栏”建筑的意思,而以白族语言比对,亦是表示村落、寨子的意思,二者内涵吻合,因而提出不能使用汉语去解读“滇”的内涵。该书分为六章,内容包括:导论;滇文化论;史前滇学等。
本书内容上限肇始500万年前的开远、元谋的腊玛古猿时期,下限截止滇、夜郎、哀牢、句町等方国时期。从纵向的方面,首次梳理出了云南史前史的发展脉络,将远古时期的云南社会历史过程分为猿人、人类、文明起源、以画代文、方国等5个时代。该书分为6章,共52万字。
《壮锦红星》一书包括《壮锦红星》《螺蛳姑娘》等,是作者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发表过的两部长诗和一些短诗。其中《壮锦红星》长篇组诗,是以富宁县革命根据地为题材而创作的一组长篇叙事组诗。《螺蛳姑娘》是根据壮族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而创作的短诗。
《家乡新曲》是作者多年前发表过的作品,其中汇集多数作品均已发表,并收入相关专集。本书以1978年文山州庆20周年发表的散文《家乡新曲》为题。内容有学术研究、土司文化、文化评论、壮乡走笔、走出家乡、注释和序共六辑。
本书收录了“南方丝绸之路与滇国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分别就南方丝绸之路、滇国历史文化及其少数民族文化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内容包括: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略论蜀与滇的文化关系等。
本书总结了2001年、2006年、2007年三次抚仙湖水下探索的经验,集中对2014年科学考察发现的水下证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已经出现了集权制,有证明王权,神权存在的水下证据,有文字,符号等组成的浮雕记录,特别是对该遗址的年代,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且提出了建立中华抚仙学的构想,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书收录了《抚仙湖水下遗址使中国进入信史时代》《中国青铜器的发展历程》《陶的起源和发展》《从远古云南迁徙的仰韵文化》《抚仙湖旅游业发展的思考》等文章。
本书为中国藏彝走廊研讨暨绥江岩画论证会学术论文集,内容包括:藏彝走廊与绥江历史文化,走出藏彝走廊,藏族历史文化三部分。
本书为黄懿陆近年来对历史文化研究的作品集,本书分五辑,分别讲述了抚仙湖水下遗址与中国文明的关系、滇学研究、绥江岩画的发现、研究及其保护和开发利用等等,旨在彰显云南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激发广大历史文化研究者的研究激情,为繁荣发展云南文化作贡献。
本书内容包括:历史上的布洛陀神话真相;寻找“阴阳洛”神姆六甲、布洛陀的源头;西周青铜铭文“阴阳洛疆”研究;“阴阳洛”亦即布洛陀和姆六甲等。
本书是作者对一系列研究著作的通俗解读,是作者依据考古文化遗存和相关文献研究之后提出的学术思考,是从云南两万年前到当前社会历史生活过程印迹的研究和梳理。书中出具了研究考古文物之后得出的答案。还告诉我们神的故乡、伏羲画卦的历史、盘古传说的真相、龙凤文化的内涵,儒释道包括宗教等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其实都在远古云南就开始诞生和萌芽。
本书主要是云南玉溪抚仙湖与世界文明学术研讨会。
本书分为六章,阐述了滇国的建立、滇国的政治状况、滇国的主体民族及周边民族(方国)的关系、滇国的文化、滇国的衰亡等内容。
本书介绍了史前易学在远古云南起源、史前易学是人类文明起源的催化剂、史前易学与文明人类社会学术起源、史前易学与中华学术、易学研究的若干争论、易经原始筮法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