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以上海工部局大楼的变迁史为切入点,从大楼的筹建、启用、变动,到后来成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到现今成了城市更新中的“老市府大厦”,这段历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承载着上海城市的特殊记忆。围绕这幢大楼背后的人物活动、重大事件的发生乃至政权、制度的嬗变,从宏大的历史进程中反映了上海这座城市从租界工部局到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下的变迁。
本书共分为八个部分,内容包括绪论、路基构造及设计、过渡段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路基防排水和防护、路基支挡结构设计、特殊路基及路基施工。
本书共分三篇:一、从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到私立南洋模范补习学校(1939-1955),二、上海市建青中学时期(1955-1984),三、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时期(1984年以来)。附录包括:学校历史沿革图、大事记、学校历任校长、副校长名录,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名录、教职员工名录(1954-2019年)、部分校友简介等。
本书以上海打浦桥街区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该街区的发展脉络,充分挖掘其蕴含的丰富历史人文资源。通过将历史与现实时空的勾连凸显这一街区的特色,并揭示其在中心城区所具有的独特地位。书稿置于较广阔的历史时空与社会环境之中,依据大量中外文资料,对街区的形成、演变进行长时段考察,较多关注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通过讲故事,以“文化地图”等形式来解读,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本书共分为13章,主要内容包括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水质指标与排放标准、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系统、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试运行、处理构筑物的构造及功能、处理构筑物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办法、小城镇污水处理常用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等。
一个城市的中心区,通常是这个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多功能集聚区,是这个城市历史积淀最为严重的区域。上海城市在不同时期,空间范围、指称对象并不完全一样,其中心区在不同时期也不完全一样。本书研究的南京东路街区,就被称之为“上海城市之心”。
本书针对丽江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实际,为充分利用现有农业土地资源,贯彻落实中央、省文件精神,丽江市农业局党委高度重视,下文成立了”丽江林下经济立体农业开发研究”课题组,本书稿就是课题组成员花了两年功夫研究集成的结果。它以广大广大丽江市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为基础读者群。
本书汇编了作者的从事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以来撰写和发表的22篇论文。这些论文选题比较广泛,涉及高校安全保卫、党务、基层党建、干部教育管理、作风建设等方面,但主要还是与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紧密联系的有关理论思考及探索实践的文章。
本书介绍了服务研习的理念与发展,详细阐述了服务研习如何与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宗旨紧密结合,促进高校发展;多家内地大学与香港岭南大学合作开展的服务研习试点项目也被纳入书中,作为案例分享;最后展望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研习如何在高等教育界持续发展。
本书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政府、企业、社区组织间的社会互动为线索,探讨制度变迁与生产方式变革背景下的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以及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社会行动者基于土地利用的各种社会冲突及其整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