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动荡与危机。在此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起来。第二国际理论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争、西方共产党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阐发、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都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主要国家传播、研究与发展。
本书讲述了中国站到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不仅让中国“站起来”,而且让中国“富起来”。中国要“强起来”,是否继续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弱化还是日益强化的过程?本书力图对这些问题做出富有说服力的回答。
本书通过对马克思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三次飞跃的分析,发出了“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呼唤;用马克思两大发现的整体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人”,并基于此对当今学术界的一些人无原则地宣扬“经济人”展开了批判;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路向,特别是批判了对马克思主义做启蒙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解释的缺陷;归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的双向促进;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审视了社会的不平等,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审视了生态危机;描述了“马中西”三大资源在中国道路中的交互汇通。
本书内容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产生影响的过程;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和若干流派在中国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若干学科的影响等。
本书通过清晰的理论阐释,对人们关注的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十个问题进行解析,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不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展现出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本书是复旦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丛书之一。本书所做的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围绕两个问题做出进一步的研究。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关于“中国为什么还必须由共产党领导”这一问题的深刻解答。邓小平曾坚定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道路走向成功的关键。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不乏有人对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质疑,本书对这些疑问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总结出十个疑问,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对其给予完整的回答,对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中国道路与人类文明、中国道路与发展中国家、中国道路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党理论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评与修正;西方共产党的理论家在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的总目标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探索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苏东剧变后成了西方最具影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主义等影响下的新发展等。
本书论述了20世纪上半叶三大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即第二国际理论家、西方共产党理论家以及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的先后问世与相互角逐。内容包括第二国际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修正以及所展开的争论等。
本书罗列了对马克思主义现实性的十大疑问,或者说放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十个理由,并逐一加以剖析和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