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马克思的“中学材料—大学文学作品—哲学笔记—博士论文”作为一个文本单元统摄起来进行了详尽的梳理与解读,借此勾勒出马克思思想起源期的复杂状况、演变轨迹、思维逻辑和后续效应。
本书依据《德意志意识形态》原始手稿、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编辑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从文献学的角度,对这一文本的产生背景、写作过程、版本源流进行了详实的梳理和考证;按照原书写作的先后顺序,对其各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学界研究非常薄弱而又占全书绝大部分篇幅的第一卷中的《圣麦克斯》、《圣布鲁诺》进行了详尽的释读,对过去相对来说较为熟悉的《费尔巴哈》章的内容重新进行了认真的辨析。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卡尔·马克思与布鲁诺·鲍威尔的第一次交锋、卡尔·马克思与布鲁诺·鲍威尔的第二次交锋、卡尔·马克思与布鲁诺·鲍威尔的第三次交锋和研究论文。
在马克思撰写的卷帙浩繁的著述中,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之外,大半个世纪以来,在思想界、学术界影响最大的作品就要数“巴黎手稿”(包括通常被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三个笔记本”和《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了。本书辑录了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关涉这一文本的文献、思想、历史地位和当代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论》写作背景和过程;《资本论》国外主要版本和传播情况;《资本论》的国内版本和传播情况;国外《资本论》研究状况概述等。
本书精选了53部最能表征马克思思想特质、内涵以及发展历程的重要著述,对其写作与出版情况进行了考证。此外,还对“通行本”研究中的遗漏、经典研究中的空白、马克思文本研究中的几种类型等作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