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苏州地方文化史,从苏州文化的生成环境、历史分期(包括史前时期、吴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与清前期、晚清至民国)到苏州文化的特色(包括科学技术、教育与科举、文学与语言、学术、宗教、书画雕塑、戏曲曲艺、工艺美术、园林及建筑、民俗、及慈善文化)做了全面而详细的梳理。
本套书为讲述亲历的中国电视剧口述史著。全书选取600余位电视剧精英(1958-2018),涵盖了7大序列、33个类别,囊括了全产业链多个环节,分别收录在上、中、下三卷。“上卷”为编剧和演员(214人),“中卷”为导演、相关艺术工种和衍生门类(211人),“下卷”为传播媒体和制片发行(190人)。600多人各讲各的故事,大体谈从业经历,拍摄花絮、表演内幕、创作体验、成长记忆、往事回顾、行业反思、学术见解、岁月感悟等。本书是人物卷,中卷。
本书收录自1986年至2018年4月问的电视剧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近年领导讲话、文章等,共计148件。
本书采用“编年史”的体例,以年、月、日为顺序,串联起中国电视剧历史沿革中的作品、事件、现象、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管理机制、创作生产、科技应用、精品力作、市场运营、宣传推广、跨文化传播、评论评奖、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年度有影响的剧目等多个方面,并分五个阶段对中国电视剧的历史状况做出整体把握。
本书不仅对重要时期的重要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述,而且以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阶段性艺术创作特征为研究对象,结合每个阶段的社会背景、文艺思潮、文艺政策等,对中国电视剧艺术创作流变做出综合梳理,力图做到义理要正、考据要实、持论要公。
本书全面梳理了中国电视剧6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电视剧从事业阶段迈入产业阶段,电视剧从过去的“政治宣传品”过渡到“艺术作品”,发展到现在的“文化产品”,兼具精神属性和商品属性。本书依据电视剧发展的特殊性,将电视剧发展分为前产业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视剧事业)、产业孕育期(电视剧事业向产业的转型过渡)、产业形成期(电视剧产业基本要素逐渐成形)、产业升级期(电视剧产业化探索向纵深迈进)、产业繁荣期(电视剧产业生态进入新拐点),并且分别加以分析和总结。
本书收录600部剧目,全卷总字数近60万字。每个词条的内容包括:剧名、集数、出品机构、摄制机构、编剧、导演、主演、剧目简介、剧照等。本卷按照电视剧出品播出年的顺序进行排序,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制度实施以后制作播出的剧目,按照许可证颁布时间排序,此前的剧目按照播出时间排序,同一年度按照音序排列。本书是剧目卷上册。
本套书为讲述亲历的中国电视剧口述史著。全书选取600余位电视剧精英(1958-2018),涵盖了7大序列、33个类别,囊括了全产业链多个环节,分别收录在上、中、下三卷。“上卷”为编剧和演员(214人),“中卷”为导演、相关艺术工种和衍生门类(211人),“下卷”为传播媒体和制片发行(190人)。600多人各讲各的故事,大体谈从业经历,拍摄花絮、表演内幕、创作体验、成长记忆、往事回顾、行业反思、学术见解、岁月感悟等。本书是人物卷,下卷。
本套书为讲述亲历的中国电视剧口述史著。全书选取600余位电视剧精英(1958-2018),涵盖了7大序列、33个类别,囊括了全产业链多个环节,分别收录在上、中、下三卷。“上卷”为编剧和演员(214人),“中卷”为导演、相关艺术工种和衍生门类(211人),“下卷”为传播媒体和制片发行(190人)。600多人各讲各的故事,大体谈从业经历,拍摄花絮、表演内幕、创作体验、成长记忆、往事回顾、行业反思、学术见解、岁月感悟等。本书是人物卷,上卷。
本书收录600部剧目,全卷总字数近60万字。每个词条的内容包括:剧名、集数、出品机构、摄制机构、编剧、导演、主演、剧目简介、剧照等。本卷按照电视剧出品播出年的顺序进行排序,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制度实施以后制作播出的剧目,按照许可证颁布时间排序,此前的剧目按照播出时间排序,同一年度按照音序排列。本书是剧目卷下册。
《苏州大学历史学系本科生优秀学位论文选编》收录了苏州大学历史学系本科生优秀学位论文11篇,分别为《浅析汉代刺史制度相关的几个问题》《清代直隶太仓州的成立》《康熙、乾隆皇帝六次南巡苏州研究》等。
本书分中日地方志研究和江南区域历史文化两编。上编探讨中国方志史以及日本地方史志的发展情况;下编分论先秦吴国史、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开发历程以及书院文化等问题,对系统认识和加深理解江南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其原因有所助益。
本辑所录论文以“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为主题,分成“社会保障与社会救济”与“区域社会”上下两篇,共25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