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从法律层面对防治校园欺凌、保护学生权益进行系统解读的专业性著作,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践调研。全书分为五篇共十七章。第一篇是导论,包括两章,对校园欺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对校园欺凌做了界定。第二篇是实证研究,包括五章,主要是作者针对校园欺凌的一系列调研报告。第三篇是多视角分析,包括四章,系作者针对校园欺凌理论学说的系统论述。第四篇是域外比较,对美国、英国、日本防治校园欺凌的经验与启示。第五篇对策建议,包括五章,主要是作者针对我国目前防治校园欺凌体系的建议。
本书是整理作者过去二十年来有关矫正学专题研究论文的结果,其中绝大多数章节均曾经在《中国监狱学刊》《犯罪与改造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法学杂志》等期刊公开发表。
本书主要围绕儿童福利的概念界定、我国的历史经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域外比较以及未来发展展开。其中儿童福利的未来发展是研究报告的重点,包括战略定位、法律政策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建设与五年规划。具体包括:第一章儿童福利的内涵及外延,第二章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第三章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现状与成效,第四章儿童福利制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第五章域外儿童福利的制度借鉴,第六章新时代儿童福利发展新战略,第七章儿童福利体制机制的完善,第八章儿童福利法律与政策体系建设,第九章儿童福利工作五年规划建议稿。
本书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一是人工智能体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二是人工智能体可否作为犯罪工具,如利用无人机杀戮等。三是人工智能可否成为犯罪对象。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系统、智慧网络一样,都可以成为犯罪对象。四是人工智能潜力的开发,可以成为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有力神器。执法、司法层面对大数据的适用,对犯罪进行分析、判断、预防,均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五是人工智能的研发者和控制者的相关法律责任问题。如果人工智能有漏洞,之后应及时补漏而未及时采取行动弥补漏洞和缺陷。
本书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立足新时代中国实践的刑法理论自觉,对近二十年来我国刑法学和刑事司法的一些重要发展和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提炼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少年刑法的基本立场、人工智能的刑事可罚性、刑法的民法化、特赦制度的三重视角、托幼机构虐童司法疑难分析、《刑法修正案(九)》视角下刑法与反恐法的衔接、互联网金融犯罪、内幕交易和泄露内幕信息罪、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等。
本书共分为困境儿童保障的基本问题;困境儿童保障的上海实践;完善困境儿童保障的机制与政策建议三篇,其主要内容包括:儿童福利政策的演变与困境儿童保障的提出;困境儿童概念的形成与界定;困境儿童保障的理论基础:国家亲权等。
本书分为17章,内容包括:《规划》出台的原因、过程与意义;《规划》出台的原因、过程与意义;青年发展观;青年思想道德;青年教育等。
本书分五篇,导论、理论探索、实证研究、比较借鉴、政策建议。内容包括:学校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研究报告;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研究综述;学校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的基本理论;学校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现状与典型经验;我国中小学校园保安制度研究等。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犯罪矫正制度,包括审前矫正、监狱矫正、社区矫正、亚犯罪人矫正等具体内容。下篇为违法矫正制度,包括拘留制度、收容教育、工读教育、戒毒制度等。
本书分为七章,将后劳教时代的戒毒制度改革作为了研究重心,提出了戒毒制度是劳教制度未尽的改革的观点,并建议尽快启动对戒毒制度的改革。改革的基本建议有三:一是强制性戒毒措施(不仅仅是指强制隔离戒毒,也还包括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适用的司法化。二是强制性戒毒措施执行的医疗化。三是戒毒管理的一体化。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青少年犯罪的基本问题;青少年犯罪研究学科化的回顾与反思;转型社会的青少年犯罪控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核心指标体系研究;未成年人审前羁押制度检讨与改进建议等。
本书内容包括: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之域外视角;合适成年人在场权的提出;引入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之论证;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地方试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