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释了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包括外部性、外部性对环境的影响、科斯定理等,解释了明确产权消除外部性的理论依据;通过美国、德国、芬兰、瑞士等国外排污权交易的实践及典型做法,使读者了解排污权交易制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最后,本书介绍了部分省市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探索实践,帮助读者了解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现状,增强大众对排污权交易的认识及关注度。
本书收录了12篇环境资源方面的会计审计研究论文。大部分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这些论文从各个角度展现了我国近几十年来环境资源方面会计研究的现状、发展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本书以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研究目标,以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和国内外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研究文献为基础,结合多门学科知识,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上探讨和研究了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对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做了检验。具体从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内容与结构及应用效果等方面展开研究。
本书针对广大从未接触固废处理PPP项目实际操作的人员,以经典案例做示范,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固废处理PPP模式的相关理论和实务要点,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国应用固废处理PPP模式的发展历程和现实问题。
本书运用环境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基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测算了民族地区各行业企业环保投入的产出弹性,以及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值。在我国引入国外研究环保投入与出口绩效之间关系的绿色有形资产投资策略,得出了相同的研究成果,即企业环保方面的投资可以提升企业生产率,最终提升企业面对沉没成本的能力。
本书通过分析国内外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系统设计排污权交易制度体系,在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和实践的关键环节,如排污权初始分配、排污权交易价格和费用、排污权跨区域跨行业交易体系设计、交易机构和交易平台及金融配套制度等提出技术方法和实施建议,并在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外延——环境容量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并提出实施建议。
本书将利用多种仿真建模和预测的定量方法来综合评价环境经济政策,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在研究京津冀地区的环境经济政策(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的影响和效果基础上,为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也为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书稿通过建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揭示出我国各区域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接着基于产业结构视角,探析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最后利用区位商这一体现产业竞争力的指标,揭示我国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即各区域的工业行业部门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并针对不同的环境污染原因,从政策层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本书研究分析环境污染特别是越境污染的治理对策,主要研究非对称区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越境污染的最优控制。运用博弈理论、微分博弈和HJB方程建立模型基于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污染物质流量和存量的角度理论研究非对称国家间合作及非合作控制越境污染的最优控制及最优污染途径,并探求在不确定条件下环境污染外部性的最优控制。
本书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对环境的价值内涵及分类、核算的范围、估价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环境资产的价值核算方法,以浙江省为例对环境实物量数据进行具体的环境价值核算,并对核算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环境价值的内涵、构成及核算范围;环境价值的评估方法等。
本书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治理雾霾一方面要靠运用环保技术,但同时要花更大的力气去解决经济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太高、一次能源过度依赖煤炭、交通运输过度依赖公路的问题。还详细分析了导致这些结构性扭曲的一系列经济体制和政策的问题。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排污权交易相关文献述评;排污权年度总量目标确定方法研究;排放效率在排污权初始分配中的应用等。
本书试图从多学科的理论角度分析和研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基本理论框架问题,即综合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合法性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及制度变迁理论、博弈论等多种理论探讨环境会计信息的供需平衡机制、管制制度变迁的途径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
本书集中展示了近两年宁波市科技工作者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宁波市经济转型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所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