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外宣翻译进行研究。首先厘定了外宣翻译的相关术语概念,明确了外宣翻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其区别性特征。同时结合现阶段的外宣工作的特点和战略任务,归纳和总结我国外宣翻译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
本书首先对翻译伦理研究进行溯源,从伦理的角度阐述了传统翻译研究的伦理特征、翻译研究中呈现的各种伦理思想和文化转向后的伦理走向,然后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伦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最后针对目前翻译伦理中存在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反思,借鉴伦理学研究的“底线伦理”概念,提出以尊重为核心的翻译伦理的最低下限。
本书为“当代外语研究论丛”之一,基于作者的博士论文而著,主要内容包括安德烈,勒菲弗尔翻译思想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标、国内外文献综述、翻译思想的理论渊源、历时演变、核心概念、理论误读以及最后结论。全书对安德烈·勒菲弗尔为数众多的论文和著作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旨在揭示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思想,尤其是改写理论的历时演变过程,重新解读其核心概念,并从动态视角澄清相关误读。
本书首先从宏观角度对翻译学进行了考辨与反思,梳理了翻译学和其他学科的辨证关系;然后围绕翻译伦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包括“翻译的伦理转向”“中国翻译教学演变简述”“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翻译”等;最后探究了副文本在翻译研究方面的历史价值、阐释价值、欣赏价值和商业价值。
本教材为上海理工大学一流本科系列教材建设项目,以构建AI时代科技译者的职业能力为编写目标,以职业科技译者的核心翻译服务能力为编写框架,以术语能力构建、文本能力构建、主题知识能力构建、篇章能力构建、策略能力构建、工具能力构建和翻译服务能力拓展为阐述焦点,抓住科技译者职业能力养成的核心问题,重点在科技翻译中的多模态、人机互动以及翻译过程中职业译者高阶思维的养成等大数据时代译者能力训练的重要主题上进行推陈出新的案例呈现和翻译训练。
本书内容包括: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关系;跨文化交际;跨文化差异与融合;跨文化交际下的英汉词语翻译;中西方委婉语的差异与翻译;互文性与翻译等。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明确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认知翻译学学科框架;第二章评述翻译认知过程的各类研究方法;第三章基于认知翻译学的概括承诺和认知承诺,对历史上出现的翻译过程模式进行梳理和评述;第四章概括心理学实验范式下的译者实时认知加工研究,并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已有研究的认知维度、构念和模式进行定性和评判;第五章探讨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拓展方向;第六章指出翻译认知过程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并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语料库口译研究》旨在全面梳理国内外口译语料库的建设与研究经验,为未来的语料库口译研究提供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及方法设计等方面的借鉴。全书共分为八章。对语料库翻译研究、口译语料库建设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总体介绍,并系统梳理国内外口译语料库的发展情况等内容。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二章介绍翻译测试的理论和国内外的翻译测试实践,对翻译测试研究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并指出目前面临的挑战;第三至六章分别详细阐释翻译测试中的构念确定、题型与难度设计、测试信度及效度检验和译文质量评估等各个环节。此外,在每章的最后作者都给出了进行此方面研究的选题建议。
本书侧重于对中西翻译研究方法论的发展进行实然描写,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解释和评述。与其他同类专著相比,本书的特点是哲学层面的反思与学科内外的综合,着眼于讨论译学方法论中的“超”学科层面,从范式基础和创新途径来考察翻译研究的发生和发展。
口译过程伴随着译员的焦虑过程,任何的同声传译和交互传译都涉及到译员对主题的熟悉程度,尤其是口译的新手在遇到不熟悉的口译任务时往往会表现出焦虑感,焦虑会导致译员口译水平发挥不尽人意,如何消除译员的焦虑,本书从提升译员能力的角度展开研究,从译员百科知识积累,口译转换技能培养和口译过程能力提升包括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为译员提供消除焦虑的有效方法,口译焦虑认知研究旨在为译员降低焦虑感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验证,此实证研究过程包括口译理解记忆表达过程认知研究和百科知识及口译转换技能处理三大部分。
本书在检视口译研究已有代表性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口译理论。第一章首先从口译的定义和区别性特征出发,形成口译研究的多维认识论,然后对国内外口译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当前概况进行全面回顾与评析;第二至五章分别探讨“口译的即时双语认知处理论”“口译的即时双语信息处理论”“口译的交际中介协调论”和“口译的社会-文化活动论”;第六章则从学科建构的视角梳理口译研究的学科发展脉络和学科方法路径,展望口译研究的发展趋势。
本书是南开大学英语系崔永禄教授的翻译研究论文集,收录文章23篇,主要三个主题:一是要加强语言学翻译理论的研究,二是我国经典文献对外传播中要注意的原则,再则是翻译深层次的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全书既有文学翻译不同译本的对比鉴赏,又有工具书和应用文翻译的策略探讨;既有对国外语言学途径翻译理论的考察分析,又有对中国传统名家译论的回顾与总结。
本书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出发,论述了翻译和文化对语言的可接受性的影响。从语言角度看,英语的形合法与汉语的意合法、英汉互译时信息焦点的位移、不同语言具体某一方面编码能力的强弱对语言可接受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文化角度看,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不同文化圈内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各民族的文化习俗、比喻、联想上的差异也为翻译可接受性造成一定的障碍。本书对跨文化表达意涵的流转——语言的接受性做了深入探析。
本书从翻译基本理论入手,通过对翻译人才培养现状、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翻译教学方法改革、翻译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结合、翻译教学创新模式改革几方面的全面论述,对我国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对翻译教学的改革创新指明方向,希冀本书能为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