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对欧洲、美国和印度等的金银货币和货币标准的变化过程,考察了货币和汇率现象对商业发展、国家进步和人们福祉的影响。该书共分三章,内容包括:从开始铸造金币到发现美洲(1252-1492);从发现美洲到新世界金属对欧洲货币影响的第一阶段结束(1493-1660)。
本书是一部关于钱的简史,从“用什么衡量财富”和“什么才有资格被称为钱”谈起,呈现了利息、杠杆、银行、纸币、债券等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金融要素产生的来龙去脉,其间充满了压力、创新、无奈甚至血腥的斗争。本书不仅让我们更了解钱,也通过阅读千年以来财富的稀释和保卫之战,启发读者思考在如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如何做出恰当的财富决策,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本书运用新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欧元的产生、发展、地位、作用和未来前景。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欧元是欧洲一体化的标志性成果,而欧洲一体化是欧洲各国追求自身利益、协调各种内外部矛盾的必由之路。
本书在对国外的相关研究文献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的基础上,研究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并讨论了相关的货币政策问题。
本项目的研究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在中国的存在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实证考察;二是提出了金融摩擦和结构异质条件下的DSGE理论框架,并进行了仿真模拟;三是对中宏观层面经济系统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冲击的响应,进行了分角度的进一步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书论述了汇率在货币政策中作用的理论基础,并借鉴美国、欧元区、波兰、捷克、泰国、新加坡、巴西和韩国等汇率制度改革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深入探讨汇率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作用。
本报告首创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用来概括和反映人民币实际行使国际货币职能的程度。包括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人民币国际化现状等。
本书对通货膨胀的测度指标进行了梳理,得出了核心通货膨胀指标是反映通货膨胀长期趋势的、能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提供依据的合适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核心通货膨胀估算方法,包括有限影响估算法、方差加权指数法等。
本书研究欧债危机形成的机理,揭示欧洲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欧债危机解决的方法,探析德国在欧债危机中的政策、立场及其原因,判断其角色定位和作用,因为如果没有德国的积极参与,欧债危机不可能顺利解决。通过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德国对欧债的态度和今后的政策,并进一步探索欧债危机带来的理论思考以及未来发展的政策和方向,从而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本书作者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理论造诣与深刻思考为读者解读货币金融的本源和本质、发展的逻辑与方向。带领读者探索货币金融创新发展、判断和有效应对可能爆发的金融风险和危机等关乎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繁荣与否的重大课题。
本书通过论述历代货币发展的历史沿革,从侧面呈现了历史的另一种风貌。书中还附有大量精美的古钱币艺术图片,立体地展示古人的世俗生活,让读者真切的感受到古代货币的美感与价值。
本著作尝试以“金融加速器效应”为切入点,通过对企业借贷行为的聚焦把货币政策冲击与产出波动有机结合,形成贯穿主线。研究方法上以当前各发达国家央行普遍应用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SGE)为基础,试图将金融加速器效应纳入其分析框架,严格遵循逻辑演绎的一致性原则构建新模型,并进行政策模拟,以期为货币政策与宏观波动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本书在“刺激与反应”的分析框架内,基于史料的收集与整理,重点探讨了1940-1949年以民众和企业家为代表的经济主体对于通货膨胀的心理表现及相应的行为选择。该书研究的突出之处在于使用了比较新的视角,将跨学科方法运用到民国通货膨胀的研究之中,涉及经济史、金融史、社会心理学和心态史等多学科领域。
本书分为货币形态的演进、货币文明理论的发展、现代货币政策的内容与运作、货币主权与货币安全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从货币的起源看货币的本质及东西社会的不同演化路径;货币起源的文化内涵等。
本报告通过继续编制RII指数,动态跟踪2019年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变化,分析了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在借鉴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上海建成全球金融中心对人民币国际化跨越平台期的必要性和作用机制,从完善营商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完善金融监管等视角研究了上海建设全球金融中心的路径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