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日本间谍的报告:大清甲午之战,败于全民腐败;戊戌变法前奏:朝廷里的帝后两党党争;戊戌变法:光绪和慈禧的权力博弈;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和秘密等。
本书是宫崎市定的代表作。宫崎市定通过搜集分散于史籍本传中的实例,努力找出乡品与官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突破传统的研究模式,准确描摹了九品官人法这一贯穿魏晋南北朝、下迄隋唐的选官制度在300多年间的发展、演变,并以此为线索,将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职官制度与贵族制度整合在一起,深刻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与中世门阀贵族沉浮兴衰的脉络,为中世选举制度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的局面,甚至可以说为当时的研究划出了一条分水岭。
本书以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为中心,从《殷周制度论》的撰作背景、嫡庶之制与“家天下”的王制、“家天下”政教结构中的宗法、“不王不禘”与“王者天下之大宗”、“家天下”王制架构下的封建、周代王制的精神原则与理念根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本书共四章,主要介绍了八旗制度的由来、发展、衰亡以及其内容和相关知识。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皇家的幸运儿;黄老学说与独尊儒术;建立中外朝制度;消弱相权;一代雄主的功过是非。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选举制度的渊源、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科举制度的鼎盛和终结。
1894-1914年是近代中国有志之士从政治制度层面入手探求救亡振兴之道阶段。其间,他们出于各自的政治追求,关注、引入、借鉴西方议会政党和革命团体理论,并根据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概念、范畴、原理,予以发挥、诠释、扬弃,据此进行近代中国政党的构画、组织、活动。然而,这一时期中国特有的社会、政治、文化氛围,及其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不但使政党政治活动,而且使其理论归于幻灭。
本书以历史资料为依据,以政党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按照中国近代政党学说发展的基本情况,收录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各政党及思想家的重要文献,并对其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所反映出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说明,结合中外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探索其思想渊源分析其基本特征,揭示其发展趋向。
本书介绍了我国古代的科举,内容包括:追溯科举制度的产生、纵览中国千年科举、古代科举制度概述、光怪陆离的应试现象、五花八门的作弊手段、科举人物的喜怒哀乐、发人深省的科举奇闻等。
本书第1篇绪论,包括第1章社区服务概述和第2章社区服务队伍;第2篇社区服务工作方法包括第3章社区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和第4章社区人民调解;第3篇社区公共服务,包括第5章社区再就业服务、第6章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第7章社区基础人群服务、第8章社区特殊人群服务、第9章社区矫正服务;第4篇社区生活服务,包括第10章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第11章社区家政服务、第12章社区信息服务。在每章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社区服务的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对社区具体服务的实务进行了介绍和践行。
本书选取明后期黔蜀毗邻地区这一特定时段、特定区域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出现的不法土官议处纷争、土司疆土纷争、土官承袭纷争等各类土司纷争,以及明政府在处理这些纷争过程中暴露出的土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全面系统地探讨。
本书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明代官学、科举的建立与发展;明代官学、科举的关系与功能;明中后期对官学的破坏与改革;明代官学、科举衰败的影响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