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欢迎访问首都图书馆! 帮助中心 您的建议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检索
| 纸书荐购 | 收藏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
ISBN:978-7-5520-2705-1

本书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5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超过每年战争死亡人数。地球上每5种哺乳动物中就有1种遭受灭绝的威胁。气候变暖,森林衰退,每天我们都会听到生态危机的最新消息。实现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要做些什么?许多人已经做了很多“小事”,比如回收或购买有机农产品。

环境友好的社会基础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作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0
ISBN:978-7-300-16438-0

本书作者对市民的环境关心与行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特别讨论了环境关心的测量、环境关心的结构以及市民环境关心和行为的影响因素。

新型城镇生态环保设计 新型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计与典型案例

作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3
ISBN:978-7-122-24611-0

本书明确了城镇的定义和范围,介绍了国内外的城镇生态环保建设概念;分章阐述了城镇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城镇生态功能区划、可持续生态城镇的指标体系和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系统探究了城镇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城镇能源系统规划与建设。

环境可持续发展概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环境工程系列教材

作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
ISBN:978-7-122-17715-5

本书共分为六章,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概述、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行动以及专题。

能源与环境概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作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7
ISBN:978-7-122-17306-5

本教材从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三方面论述能源利用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化石燃料方面,介绍了我国化石能源构成的特点,以及煤、石油、天然气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减少和控制化石燃料利用产生污染的途径,国内外化石燃料清洁利用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和研究方向。

中国可持续发展概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环境科学系列教材

作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0
ISBN:978-7-122-20795-1

本书分为八篇共24章,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概述,中国可持续发展概述,中国人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技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系统分析 环境系统分析 环境建模

作者:

宁平孙暠编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3
ISBN:978-7-122-30832-0

本书共分为6章,概述了系统分析的原理与方法,详细论述了环境系统的模型化与最优化,并探讨了环境系统规划与环境系统决策的基本方法。书中列入了较多的算例,每一章都附有习题与思考题,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参考价值。

李鹏论可持续发展 中国领导人就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在不同时期和场所发表的一系列意见。

作者: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ISBN:978-7-5123-0089-7

本书内容包括:开展群众性的节能活动、提高能效和节约能源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努力把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等。

基于气象资料的城市热环境研究 城市热环境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必读!

作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3
ISBN:978-7-122-18971-4

本书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对其城市热环境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城市热环境研究进展、不同天气条件下城市热岛特征、不同时间尺度下城市热岛特征、近郊和远郊城市热岛特征等内容。

能源环境工程 囊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清洁、高效、经济开发利用的技术工具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必备参考书

作者:

廖传华[等]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
ISBN:978-7-122-37104-1

本书主要针对传统的化石能源以及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分别对其开采(开发)和利用方式、技术方法、工艺过程及主要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工艺路线对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全面介绍了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核能的开发利用及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最后从绿色发展和能源安全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助力实现能源工业绿色发展。

作者:

沈开艳[等著]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
ISBN:978-7-5520-3326-7

本书首次从城市普通居民的视角开展对城市宜居性的评价,系统、科学地构建了包含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环保与可持续性、地区安全与稳定、社会文化、城市治理五个维度的中国城市宜居指数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同时,通过对中国100座城市的居民开展的超过3万份抽样调查,把来自市民的评价纳入指标体系。在结合客观公开数据与主观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的宜居性进行了一次全面、真实、深入的考察和描绘,分析了中国100座城市的总体宜居性及排名,以及不同维度呈现的城市宜居性及排名。

作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9
ISBN:978-7-122-37088-4

本书分为上下篇,共10章。上篇包括环境、环境问题及环境科学;能源与环境保护;大气、水体、固体及其他环境污染与防治;人口、资源与生态。下篇包括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和实施途径;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法、环境规划、环境监测及环境质量评价:清洁生产及其分析工具;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理论;大气环境中颗粒物(PM2.3)、水体pH值、电导率、溶解氧和重金属铬的测定;环境噪声监测;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

作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
ISBN:978-7-5201-4972-3

本书从“环境容量”的视角来认识人类发展,探讨运用产权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提出将环境容量视为一种有限资源,通过阐释环境容量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环境容量产权制度的一般理论,在总结国内外环境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环境容量产权制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和改革路径,这对于尽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7
ISBN:978-7-5520-3183-6

本书拟定了整体全面的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研究框架,将客观公开数据与主观调研数据相结合,对中国城市(含港澳台)的宜居性进行了一次全面准确的描绘,进行了中国100个城市宜居性的总体及分主题的排名,检索了各城市在宜居性上不足的指标,并通过“假设”模拟的静态分析方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作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
ISBN:978-7-122-36013-7

本书又包含丰富有趣的环保科普理念和知识,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展开,主要向读者介绍了以下精彩内容:生态文明的提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与生态文明有关的行为建设、与生态文明有关的法制建设、生态产业的建设与发展等,帮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提高环保意识。本书旨在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作者: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1
ISBN:978-7-5643-7190-6

本书为社会人类学专业著作,主要阐述生态智慧的理论生成,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进行了分析;搭建生态智慧的理论框架,分析了生态智慧的内涵、维度、层次、尺度等;明确研究区域与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质证,按照流域特点、城镇职能、地形地貌等要素对研究区域内的传统聚落进行了分类、分区、分级研究;分析了传统聚落在雨洪利用与管理方面的生态智慧。

作者:

易建军主编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3
ISBN:978-7-115-50735-8

本书主要讲述了智慧环保概述、智慧环保的支撑技术、智慧环保建设的必要性内容;环保物联网的建设、环保云计算平台建设、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环境数据中心建设、环境监测在线平台(系统)建设、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设等。

作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0
ISBN:978-7-5201-3441-5

本书是对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成果的系统回顾,力求充分展现学科研究议题,理论,方法。全书收录论文16篇,主要分四个单元: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环境抗争与环境运动;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

作者: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
ISBN:978-7-207-11532-4

本书旨在诠释风险的社会放大的新的含义——感知上的增强和行为上的滞后,以社会表征理论为基础探索这种风险“放大”的心理机制,重点是探索情感成分在风险的感知和应对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作者:

张明鑫[等]著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
ISBN:978-7-227-06831-0

本书揭示了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导致的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环境健康效应的影响和对区域人口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规律的影响,进而明确宁南山区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区域环境健康效应,明确宁南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区域大气和土壤环境健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