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祖鲁王国与纳塔尔殖民地的早期历史开篇,简述了南部非洲祖鲁人的伟大领袖夏卡王的征战与其军事制度,夏卡王的弟弟丁冈将其谋杀篡位之后的残酷统治及其与布尔人的冲突。内容包括:祖鲁国王:从夏卡到潘达;祖鲁人的法律、习俗和宗教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埃及文明的起源;古王国时期:统一王国的确立;中王国时期:统一王国的重建;新王国时期:帝国的辉煌;古埃及帝国的分裂、复兴和衰亡等。
本书探讨了非洲大陆两个多世纪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以详尽易懂的笔调叙述了现代非洲的塑造过程,有助于读者理解关键概念,认识重大主题。本书共分六个部分,分别是:非洲19世纪的独特与暴力;19世纪的复兴与变革;非洲与欧洲;至1920年前后的商业、冲突与合作;殖民主义;帝国的解体;遗赠、新的开始和未结束之事。设计奴隶贸易、殖民地与革命、政府与瓜分等重大历史课题。作者强调从19世纪以及更久远的历史解释当下非洲大陆现状,强调非洲历史中的环境因素、非洲能动性,在当代背景下探索了19世纪和殖民时期的遗产,相较于传统的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本书以介绍古埃及文明发展的璀璨成就为主。在章节安排上,本书放弃国别史以王朝盛衰为线的写作方式,将在古埃及史上出现并对古埃及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诸多因素作为切入点,章节间凭一定的逻辑关系,最终勾勒出古埃及文明兴衰消亡的画卷。
从19世纪90年代前后欧洲国家确立对于非洲的殖民统治,到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非洲民族国家实现独立,这七十年左右时间是非洲史的殖民时期。非洲殖民统治表现出残暴性和剥削性,同时也暴露出霸权脆弱性,它无法有效控制殖民地社会变迁,这体现在殖民地社会变迁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二战”后,英国在非洲殖民统治进入“发展型”殖民主义阶段,殖民地国家不再是保护非洲“传统”社会秩序,而是极力推动殖民地社会变革,而这构成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殖民化的重要背景因素。
本书将古埃及的往事连缀成书,完整地讲述出来,记录王朝的兴衰沉浮,并将古埃及人的整个世界呈现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的一个历史情境之中。
本书比较集中地展示了非洲及其离散民族的多彩绚烂的文化芽份和最具代表性的义化符号。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民族成份最复杂的地区之一。据考证,非洲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就非洲民居而言,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是造就非洲民居建筑风格的秉要原因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非洲人对房屋的概念也在转变,从工艺到原材料再到装饰风格都在变化,房屋成为非洲人对生命而不是地理的记载和体现。
《古埃及史》是亚非古代史专家乔治·罗林森的重要作品,是依托最新的考古发现写成的、思想非常深刻的巨著,开古埃及研究的先河。从公元前三千多年讲起,迄至公元前三世纪,上下数千年,宗教、战争、外交、法老制度、文明、经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么,列入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文明不可谓不昌盛,武功不可谓不强大,人民不可谓不勤奋,却为何最终退出历史的舞台,数千文明湮没在慢慢黄沙之下?乔治·罗林森撰写这部作品,主要是解决这个谜题的。最后,他提出了著名的“文明转移学说”。
本书共分为十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克鲁德的“悲歌”、圣甲虫之灾、“天堂”的“阶梯”、克鲁德嫉妒了、古墓探险、复活的木乃伊、花园遇险、庭院比剑等。
本书是中国非洲史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中国与非洲:发展战略的交融与对接”大型学术会议的论文集。除直接涉及主题亦即中非发展战略与产能对接方面的论文外,还收录了非洲外交、经济、政治、历史与考古、非洲文化艺术以及古代中非关系方面的论文,共20余篇,约30万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迄今为止的故事;发现与发明:构建古埃及;历史:构建年表 记述历史;文字;象形文字的起源与含意;王权:模式化和“东方专制君主”等。
本书在充分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作者在东非国家考察获得的丰富资料和切身感受为素材写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印度洋文化圈”及其中国的历史参与、印度洋往来季风与东非沿岸文明成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