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三大部分,引用大量真实史料,详细叙述了1815年至1914年欧洲百年外交史。第一部分:从1815年尝试大国协调机制的维也纳会议开始,到巴黎会议;第二部分:意大利的统一;第三部分:德意志的统一。
本书对过去一年来“朝核问题”“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等国际问题和中国周边外交、中国的应对和事态的走向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积极回应国际重大关切和涉华热点敏感议题,传播中国声音,表达中国立场;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及时发声,深度解读,阐释中国的外交政策,展现了中国外交的精髓以及中国政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做负责任大国的决心。
本书对现有国际关系理论中关于美国面临的体系约束的观点一一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与传统国际关系知识相反的结论。两位作者认为,美国的强大实力并不会招致制衡行为,正因为美国拥有压倒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从而在国际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他国家不敢轻易同美国竞争。
随着中国实力的迅速提升,美国长久以来拥有的优势地位受到了挑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对理解当下中美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修昔底德在书中指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艾利森将此定义为“修昔底德陷阱”。本书聚焦崛起中的中国对于美国及秩序的影响这一问题,对历史上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进行竞争的案例和战争场景进行分析,指出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本书是甲午战争时期时任日本外相的陆奥宗广关于甲午战争的回忆录。书中记述了日本自朝鲜东学道事件发生后,蓄意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开始,直至马关议和的全部历史过程,以及欧美各国对战争的干涉,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的详细经过,为研究中日甲午战争史和中日关系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迄今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全面反映中美关系史的一部力作,分上、中、下三卷。本卷为下卷,记录了1972年至2000年尼克松访华至中美入世谈判时期的中美关系史。
本书是迄今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全面反映中美关系史的一部力作,分上、中、下三卷。本卷为中卷,记录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期的中美关系史。
本书是迄今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全面反映中美关系史的一部力作,分上、中、下三卷。本卷为上卷,记录了1911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中美关系史。
本书主要叙述了1919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后至1948年间国民政府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关系发展历程,分析了国民政府在不同阶段对临时政府的政策及实效,从国内外局势、领导人思想方面着手,梳理了政策脉络,并对其得失进行了较客观的评价。
本书对萨达姆其人其事的分析和透析,可有助对中东问题和军事感兴趣的读者对14年前美国小布什总统发动的旨在推翻萨达姆统治的伊拉克战争“得与失”进行有价值的分析研究;从而明白奥巴马总统为什么不直接派军队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真正原因;再看今天特朗普时代对待叙利亚以及整个中东地区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一叶知秋”,伊拉克战争改变了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对中东和亚太地区的政策。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也十分有趣的问题。
本书中第1章和第2章论述了开发思想的诞生和由南北问题到非洲问题的转变,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开发思想的诞生、发展和演变,以及现今新型开发思想和非洲问题时代的特点。第3章和第4章论述了虽然现今为高成长但仍紧紧束缚着非洲人民的低度开发结构。第5章和第6章主要论述了非洲经济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和新展望,内容涉及非洲经济增长的反转、非洲政治、扩大的非洲企业存在感和ODA的新展开等。
本书共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回顾与展望;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表现与特点;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外交担当;运筹和维护大国关系;经略塑造周边地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