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解读阴谋论的科普书。美国宇航员登月是一场骗局,有人/组织通过飞机喷洒毒药来控制天气和改变人类基因……尽管这些说法都是再明显不过的谎言,但总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它们才是真的,特别在如今网络盛行的年代。现实为什么会这样?面对这种情况,你又该如何帮助自己和他人逃脱阴谋论思维的兔子洞呢?在本书中,作者分享了十多年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具体的实例、有效的数据和合理的逻辑向读者解释了阴谋论本身是什么,人们是如何陷入错误信念的,以及该如何脱身,让个人拥有识别阴谋论的能力,以至于不让自己,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受到消极影响。
本期为2020年第2期,第五卷,总第12期。该书主要文章包括:《非洲学是一门行走与实践的学问》《欧盟与北爱和平进程——兼论英国“脱欧”对北爱和平进程的影响》《功能主义与东南欧:欧洲一体化的开端》《观念与实践:社会治理导向下的新加坡反恐机制建设》《新加坡多环平衡的外交战略》《缅甸参与中缅经济走廊的利益考虑》《从能源到地缘:波兰积极推动“三海倡议”的背景、动因及影响》等。
本书针对特定国家或者区域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进行的全面深入研究。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问题研究和国际政治研究联系密切,但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大于后者。它具有全面性、深入性、及时性和战略性等特征。当今时代,区域国别研究意义重大。区域国别研究直接服务于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的开放发展大局。科学研究方法是做好区域国别研究的关键。一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二是因地制宜、角度多元。从根本上讲,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国家有着自然生成、自主发展、依托民族、文明演进等特点,因此,应融会贯通,从人类学、民族学、地理学、语言文学和历史社会学等角度,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
本书研究了特朗普政府的伊朗政策,基于2019年《亚琛条约》文本研究了德法合作新机制与欧洲一体化,介绍了太平洋岛国语言政策与国际汉语传播情况,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路径与策略,“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动因、支点与前景,土耳其与西方关系恶化的原因与结果,拉乔利纳重返马达加斯加政坛后的执政情况,缅甸《社团组织登记法》,多元视角下的法国文化保护政策,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产销战略。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从应对美国对打压看华为的底气;“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示范区:现状、可行性及面临的风险;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重点、案例、风险及对策建议;沙特王储访华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的积极影响分析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循证社会科学概述;国际循证实践研究组织;国际循证实践证据转化平台/数据库;系统评价概述;循证社会工作;循证决策与管理等。
《国别和区域研究》是国内首本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科研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是同国际区域研究同行对接的重要窗口。国别和区域研究与传统的国际问题研究在研究对象和重大问题上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部分研究成果难免与现有国际问题研究杂志有所交叉和重叠。
本书旨在推动学术发展和加强咨政服务,力争成为国家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综合研究的思想性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斯坦伯格:中美关系的机遇与挑战、汲取美苏冷战经验,冷静管控中美关系等。
本书是国内首本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科研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是同国际区域研究同行对接的重要窗口。系北京语言大学、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秘书处组织编撰的集刊,旨在推动学术发展和加强咨政服务,力争成为国家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综合研究的思想性平台,本期栏目有“特稿”“主题探讨:世界贸易问题”“大国关系”“国别研究”“区域形势”。
《国别和区域研究》是国内首本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科研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是同国际区域研究同行对接的重要窗口。系北京语言大学、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秘书处组织编撰的集刊,旨在推动学术发展和加强咨政服务,力争成为国家和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综合研究的思想性平台,常设栏目有“主题报告”“国别研究”“区域形势”等。
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探索了复杂性运动的进程和方法论思想,突出地讨论了跨越层次相互关系的新世界观;第二部分重点将跨越层次的新世界观移植到社会领域,进而推出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反思和新的突破;第三部分探讨了跨层次新思维模式及其在社会演化或进化等具体问题研究中的运用。
本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为研究视域和思维框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学理依据、重大意义、存在问题、经验借鉴进行了深入考察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论证,在现实生活场景、利益格局、制度保障、舆论环境等多个层面,力求构建出一整套立体的且具有操作性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方法。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对于“人”的认知;对“生命”的认知;中华民族民族性研究;“法律”与“革命”之研究;中文“伦理”、“道德”概念史之研究;中文“价值观”概念史之研究等。
本书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由社会科学的特质、西学引入的历史背景、以及华人治学传统等议题深入讨论本土化的意义、目的、以及在方法上如何可能由深入本土去达成全球化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