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两大部分。上古无文字,上卷“立象尽意”,通过对代表大道的符号“蹲踞式人形”的全球性研究,揭示东西方文明演化的不同路径;下卷从中华大道之源(王道)、中华大道之学(道统)、中华大道之用(道术)三个方面,阐发中华大道的现代价值。本书一方面追根寻源,探索文明的源头,另一方面结合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探索人类文明的未来,给面临21世纪人工智能时代的我们,提出了超越地域性、排他性信仰的大道智慧——中华大道,以应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给探索文明发展的方家有意义的思考之路径。
本书主要包括:石木匠与栎树社神、丑道士给出的选择、河上公教训汉文帝、石人治病的荒唐事、黄粱一梦后的觉悟、高道左慈戏弄权贵、以貌取人的淮南王、权臣王敦怒杀郭璞等内容。
《道教学刊》为集刊,每年出版两辑,其目标是探索国际共通的老学与道教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多样性的道教学术新范式,引领国际老学与道教学术前沿。每辑包括“学者访谈”“新史料”“专题论文”“动态与书评”4个栏目。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六朝南方神仙道教的史料、名实及其源流演变的辨析论证,二是论述神仙道教与文学(传记、小说、诗歌)的关系。作者以丰富的文献资料为依据,考辨细密,思理明晰。在很多问题的研究上,能突破前人而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道教学刊》为集刊,每年出版两期,每期包括“学者访谈”“新史料”“专题论文”“动态与书评”4个栏目,其目标是探索国际共通的老学与道教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多样性的道教学术新范式,引领国际老学与道教学术前沿。本书是总第3期,主要为“首届关公文化国际前沿论坛”论文选刊,包括《<龙门正宗四修同真教谱>文献二则》《中国社会中的关圣帝君》《宋元道法文献中的关羽形象》《印尼关公塑像风波与华人地位》等14篇文章,作者来自中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
本书重点考察公元3世纪前的中国宗教信仰及修行实践情况,并分析其社会文化影响。作者指出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与世俗政权及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分析了道教中的“修仙”行为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意义,对人们进一步了解道教历史及内涵有积极意义。
本书除绪论外,分为五章,分别为昆嵛山道家文化历史、昆嵛山全真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昆嵛山道家文化遗址考证、昆嵛山道家口述历史及民间文化传说等。
《道教学刊》为集刊,每年两期,其目标是探索国际共通的老学与道教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多样性的道教学术新范式,引领国际老学与道教学术前沿。本期包括“新发现青岛小珠山太平庵四通石碑及碑文”、“论道教西王母与昆仑山神话”、“汉晋道教集体性斋戒仪式和神圣空间来源论考——以古灵宝经的说戒署职和斋堂为例”等文章。
作者有三弘集,弘艺论文、弘简录史、弘道录,本书即为弘道录,全书以五伦、五常为纲领,广引经、史文献,分类以从,发明五伦归于仁义礼智信之理,每一引文之后,作录曰一则,以发明其微意。全书四册,共二十五卷。本册是第4册。
作者有三弘集,弘艺论文、弘简录史、弘道录,本书即为弘道录,全书以五伦、五常为纲领,广引经、史文献,分类以从,发明五伦归于仁义礼智信之理,每一引文之后,作录曰一则,以发明其微意。全书四册,共二十五卷。本册是第3册。
作者有三弘集,弘艺论文、弘简录史、弘道录,本书即为弘道录,全书以五伦、五常为纲领,广引经、史文献,分类以从,发明五伦归于仁义礼智信之理,每一引文之后,作录曰一则,以发明其微意。全书四册,共二十五卷。本册是第1册。
作者有三弘集,弘艺论文、弘简录史、弘道录,本书即为弘道录,全书以五伦、五常为纲领,广引经、史文献,分类以从,发明五伦归于仁义礼智信之理,每一引文之后,作录曰一则,以发明其微意。全书四册,共二十五卷。本册是第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