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乌托邦思想的著作,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它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理想国》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西方思想的起源——古希腊哲学史论》是从中国学者自己的思想视野出发对古希腊哲学的正本清源之作。它不着重于知识的梳理与介绍,而着重于思想的分析与检讨,上溯公元前6世纪的米利都学派,下迄公元6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深入其思想内部,探寻其内在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思想根底与究竟,力求勾勒出西方思想最初的源流与脉络等内容。
本书解读和翻译了柏拉图的《希琵阿斯前篇》,全书分为远离政治;希琵阿斯的定义;苏格拉底的定义;美事艰难四章,内容包括:智慧、礼法、“某人”;少女;黄金;葬礼;合适;功用;快乐等。
作者威廉·欧文教授以生动的文笔,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斯多葛主义在众多人生重要问题上的态度,讲授了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技巧,把深奥的哲学著作变得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在生活中易于实践与操作。内容包括:斯多葛主义的兴起;斯多葛主义的心理技巧;斯多葛主义的忠告;斯多葛主义在现代生活中。
《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这本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
本书第一卷自公元前600年至公元1350年左右,主要讲述希腊拉丁学术的发生、演变以及希腊拉丁学术在拜占庭时期和西方中古时期的流布与嬗变。全书首先涉及荷马的史诗研究、戏剧及其他诗歌作品的研究、演说术与修辞学、语法学与词源学、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斯多葛学派、帕伽摩学派、罗马帝国初世纪的文学批评以及古典晚期的希腊、拉丁学术等诸多方面,视野宏远,涵括诸端。
本书是古罗马皇帝马克·奥勒留留给世人的伟大著作。书中,奥勒留用一些道德格言和个人思考记录了其身居宫廷和面对乱世的深切感悟,影响和启发了无数人。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译著共10卷,内容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本书以“公与私”问题在古希腊政治哲学中的表现为切入点,展示了高尔吉亚式的修辞术以及柏拉图的立法学说,在解决公益与私利的张力上具有的价值和存在的困境。在这一背景下,重点讨论亚里士多德如何在继承与批判这两种思想资源的基础上,赋予修辞术合法的地位,又通过一套关于幸福与德性的伦理学和基于伦理学的政治学,以一种动态的方式解决这个张力。
本书全面梳理了从学园开始至晚期新柏拉图主义之间九百年的柏拉图主义哲学史,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其中代表性人物的主要观点和彼此的思想联系,给出了柏拉图主义哲学的全貌。全书采用哲学史脉络梳理加论题分述的方式,全面概括了柏拉图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分析了其与其他同时代思想的关联。
本著的写作拟分上、下两篇:本著的第一篇——“《反语文学家》的语境”,主要是为本著的第二篇——“对《反语文学家》的解读”——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解读语境”。本著的第二篇——“对《反语文学家》的解读”中,笔者共分五章(第四-第八章)对塞克斯都的语言学文本《反语文学家》按序进行了“解读”。
本书旨在说明即使在今天,即使经验科学研究和伦理理论创新已经取得了重大发展,亚里士多德当初对人类欲望所提出的独特理解,依然能够提供重要支持、帮助我们进一步去探究不自制问题、反思人类道德的基础以及幸福生活的可能性。
本书主要对柏拉图学园的传承与发展,希腊化时期,柏拉图对话录的伪造、出版和传播过程,柏拉图对话录的阿拉伯文和拉丁文翻译及其影响,柏拉图对话录的解读和评注,柏拉图思想在各个时期(如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和地区的命运及影响,柏拉图思想与宗教神学的关系,柏拉图思想传播中的阿拉伯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历史性阐释和开放性分析。